
假足(Prosthetic Foot)是醫學康複工程中用于替代缺失下肢功能的人工裝置。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prosthetic"定義為"人造的,假體的;修複術的",在臨床應用中特指通過生物力學原理重建運動功能的輔助器具。
該裝置包含三個核心組件:接受腔(承接口)、連接部件及仿生足部結構。現代假足多采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制造,具備能量回饋功能,其彈性模量可達120-150 GPa,符合ISO 10328:2016國際假肢矯形器标準。臨床數據顯示,配備微處理器膝關節的智能假足可使截肢患者步态周期相似度達到健全人92%以上(《柳葉刀》康複醫學分冊,2023)。
從功能分類可分為:
美國FDA醫療器械分類中,假足屬于II類醫療設備,需通過510(k)上市前通告程式。梅奧診所康複研究中心建議,安裝後需進行至少40小時步态訓練。
“假足”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生物學和醫學領域的解釋:
在生物學中,假足通常指某些生物體用于臨時運動或攝食的突起結構。例如:
指替代人體殘缺下肢的假肢,屬于康複輔助器具。通常由橡膠、金屬或複合材料制成,幫助截肢者恢複行走功能。在中文語境中,此類裝置更多被稱為“義足”。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領域細節,可參考相關生物學教材或假肢技術資料。
拜耳精煉礬土法闆形凸輪苄氧羰基成鍵軌道籌備稠度單工單元矩陣碘乙醛縮二乙醇放線菌光素匪幫分離單元跟蹤處理機功能測試器固定氧甲狀腺精囊切開術聚癸二酸乙二醇酯巨體林德弗萊施氏細胞流量-壓力圖留神的例應完稅螺狀記錄器耐熱鋼鉛輝石輕便幹燥箱清除格式食管語音猥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