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角形反射器天線英文解釋翻譯、角形反射器天線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corner reflector antenna

分詞翻譯:

角形反射器的英語翻譯:

【電】 corner reflector

天線的英語翻譯:

antenna; antennae
【化】 antenna
【醫】 antenna

專業解析

角形反射器天線(Corner Reflector Antenna)是一種定向天線,利用兩個或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金屬平闆(反射器)構成一個角形結構,在其頂點或附近放置輻射單元(如偶極子)來增強特定方向的輻射。其核心原理是金屬反射面将輻射能量聚焦到角形開口方向,形成高增益、窄波束的輻射特性。

一、術語解析(漢英對照)

  1. 角形反射器 (Corner Reflector)

    由兩塊或三塊導電平闆以特定角度(通常90°)相交構成的反射結構,是天線實現定向輻射的關鍵部件。

  2. 輻射單元 (Radiating Element)

    通常為偶極子(Dipole)或喇叭(Feed Horn),置于角形反射器頂點附近,負責電磁波發射/接收。

  3. 增益 (Gain)

    衡量天線定向輻射能力的指标,角反射器天線增益可達10–15 dBi(如90°雙面角反射器)。計算公式近似為:

    $$ G approx frac{4pi A_e}{lambda} $$ 其中 (A_e) 為等效孔徑面積,(lambda) 為波長。

  4. 波束寬度 (Beamwidth)

    天線主瓣輻射角度範圍,角反射器天線通常具有較窄的水平和垂直波束寬度(約30°–60°)。

二、工作原理

輻射單元發出的電磁波撞擊金屬反射闆後發生反射,反射波與直射波在角形開口方向同相疊加,增強正向輻射強度;反向波則因相位抵消而減弱,從而實現高前後比(Front-to-Back Ratio)。

三、特性與參數

四、典型應用

  1. 雷達校準:用作标準目标反射器(如船舶雷達應答器),因雷達截面積(RCS)穩定。
  2. 無線通信:適用于點對點微波中繼(UHF/SHF波段),如電視信號傳輸。
  3. 射頻識别(RFID):定向讀取标籤,提升識别距離與抗幹擾能力。
  4. 天線測量:作為增益校準參考源。

參考文獻

  1. Kraus, J. D., & Marhefka, R. J. (2002). Antennas: For All Applications (3rd ed.). McGraw-Hill. (角反射器設計原理)
  2. IEEE Standard 145-2013. Definitions of Terms for Antennas. IEEE. (天線術語标準定義)
  3. Balanis, C. A. (2016). Antenna Theory: Analysis and Design (4th ed.). Wiley. (輻射特性與參數分析)
  4. ITU-R Recommendation RS.1166.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dar Reflectors.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雷達應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角形反射器天線是一種定向天線系統,其核心設計由輻射單元(饋源)和角形反射器組成,通過反射電磁波實現信號的高效定向傳輸。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結構

  1. 反射器與饋源組合
    通常由金屬底闆(如平面或栅狀結構)構成角形反射面,後方放置輻射單元(有源振子)。例如,液體角形反射器天線還包含盛裝導電液的無源振子臂,通過調整液體高度或分布實現性能重構。

  2. 對稱布局
    反射器的兩條邊形成一定夾角(如90°或120°),饋源位于夾角的平分線上,确保電磁波反射後方向集中。


二、工作原理

  1. 電磁波反射機制
    輻射單元發射的電磁波遇到角形反射器後,被反射回前方區域,疊加後形成定向波束。反射波與入射波方向平行且極化一緻,顯著提升增益和前後場強比。

  2. 可調特性
    部分改進設計(如液體天線)通過調節導電液體的分布或高度,改變振子的電長度,從而動态調整天線的頻率和水平波瓣寬度。


三、技術特點

  1. 高增益與強定向性
    反射結構減少了信號向其他方向的散射,適用于需要集中輻射的場景(如雷達、衛星通信)。

  2. 結構多樣性
    包括傳統金屬角反射器、波紋反射單元、分形結構等。例如,分形設計可擴展工作頻段并提高增益。

  3. 低成本與易部署
    相比抛物面天線,角形反射器結構更簡單,無需複雜饋電系統,適合電視接收等民用領域。


四、應用領域


五、技術演進

近年來的改進方向包括多頻段設計(分形結構)、波束賦形(雙彎曲反射面)以及智能重構(液體動态調節),以提升環境適應性和性能指标。

如需更完整的專利或學術文獻,可參考、2、7、8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瘢痕性脫發不一直碘比林頂鑄法短單元多國貨币調整反常眼球震顫反對手段光遊離官僚政治骨盆靜脈曲張話題間隔環奸詐的角質層分離的經濟療法徑向應力快返回算法廉潔的綠長石模内退火尿道導管佩吉特氏試驗千日紅輕質液狀石蠟手電筒統計物理學銅族元素透紫玻璃燈圖形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