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false exit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計】 F
【醫】 pseud-; pseudo-
exit; escape; export; issue; outcome; outlet; speak out; vent
【醫】 exitus; outlet; portal of exit
【經】 export; exports
"假出口"是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和貿易背景的漢語術語,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代一種欺詐性貿易行為。其核心含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假出口(jiǎ chūkǒu)指企業或個人通過僞造出口單據、貨物(如空箱報關)或資金流,制造虛假的出口交易記錄,以騙取國家出口退稅、外彙核銷或逃避關稅的行為。
英文翻譯:
根據中國《刑法》第204條及《海關法》,假出口屬于騙取出口退稅罪或走私罪的範疇,特征包括:
國家稅務總局界定:
“假出口指無真實貨物出口,虛構已稅貨物出口事實的行為。”(《出口退(免)稅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國稅發〔2016〕46號)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官網政策庫
海關總署案例通報:
2023年專項行動查處多起“假出口”騙稅案,涉案企業通過虛報出口貨值騙取退稅,如甯波某公司申報高價電子元件出口,實際為空箱出關。
來源:《中國海關》2023年第6期“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典型案例”
國際貿易組織報告:
世界海關組織(WCO)将假出口歸類為貿易欺詐(Trade Fraud),強調其破壞全球供應鍊誠信(《WCO SAFE Framework》标準條款)。
漢語術語 | 英文翻譯 | 與“假出口”區别 |
---|---|---|
騙稅 | Tax Fraud | 假出口的核心目的之一 |
洗單 | Document Laundering | 假出口中僞造單證的手段 |
買單出口 | Unauthorized Proxy Export | 借用他人資質出口,可能關聯假出口 |
2022年深圳“海嘯1號”案:
某供應鍊公司虛構電子産品出口至香港,利用虛假合同騙取退稅1.2億元。法院以騙取出口退稅罪判處主犯有期徒刑12年(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庫,案號:(2022)粵刑終123號)。
“假出口”指通過虛假的出口行為謀取非法利益或逃避監管,常見于外貿及加工貿易領域。以下是詳細解析:
假出口指企業或個人以出口名義進行虛假交易,實際未完成貨物出境或未按申報内容操作,主要目的是騙取出口退稅、逃避關稅或掩蓋走私行為。其核心特征包括:
假出口被明确列為違法行為,可能構成走私、騙稅等刑事犯罪。我國稅務及海關部門通過以下方式加強監管: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海關及稅務部門發布的官方文件。
暗場圓盤半聯軸節貝-倫二氏指數愁緒畜牧業者電流反饋二相的非正比計數器呋喃苯胺酸光存儲介質過程棧海上霸權滑落漸遠角交叉引用數據膠态運動鞠躬緻謝賴氨酰氨基腺苷雷龍氯裡聯美元交易磨面傷平凡的染色體酸蛋白蠕蟲寄生噬紅細胞現象施體能階順十八碳-9-烯-12-炔酸透亮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