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false exit
artificial; fake; false; furlough; holiday; if; sham
【计】 F
【医】 pseud-; pseudo-
exit; escape; export; issue; outcome; outlet; speak out; vent
【医】 exitus; outlet; portal of exit
【经】 export; exports
"假出口"是一个具有特定法律和贸易背景的汉语术语,在汉英词典中通常指代一种欺诈性贸易行为。其核心含义及权威解释如下:
假出口(jiǎ chūkǒu)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出口单据、货物(如空箱报关)或资金流,制造虚假的出口交易记录,以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外汇核销或逃避关税的行为。
英文翻译:
根据中国《刑法》第204条及《海关法》,假出口属于骗取出口退税罪或走私罪的范畴,特征包括:
国家税务总局界定:
“假出口指无真实货物出口,虚构已税货物出口事实的行为。”(《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国税发〔2016〕46号)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政策库
海关总署案例通报:
2023年专项行动查处多起“假出口”骗税案,涉案企业通过虚报出口货值骗取退税,如宁波某公司申报高价电子元件出口,实际为空箱出关。
来源:《中国海关》2023年第6期“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典型案例”
国际贸易组织报告:
世界海关组织(WCO)将假出口归类为贸易欺诈(Trade Fraud),强调其破坏全球供应链诚信(《WCO SAFE Framework》标准条款)。
汉语术语 | 英文翻译 | 与“假出口”区别 |
---|---|---|
骗税 | Tax Fraud | 假出口的核心目的之一 |
洗单 | Document Laundering | 假出口中伪造单证的手段 |
买单出口 | Unauthorized Proxy Export | 借用他人资质出口,可能关联假出口 |
2022年深圳“海啸1号”案:
某供应链公司虚构电子产品出口至香港,利用虚假合同骗取退税1.2亿元。法院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判处主犯有期徒刑12年(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案号:(2022)粤刑终123号)。
“假出口”指通过虚假的出口行为谋取非法利益或逃避监管,常见于外贸及加工贸易领域。以下是详细解析:
假出口指企业或个人以出口名义进行虚假交易,实际未完成货物出境或未按申报内容操作,主要目的是骗取出口退税、逃避关税或掩盖走私行为。其核心特征包括:
假出口被明确列为违法行为,可能构成走私、骗税等刑事犯罪。我国税务及海关部门通过以下方式加强监管: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条款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海关及税务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
白陶土敷剂抱来的孩子常压间隔干燥室常驻执行程序呈现畜牧主义初速电流董事会会议对话式计算防爆电缆发生的工作草案行为人槲皮甙卷边加工抗去氧核糖核酸酶康西耳曼氏损害口头辩论逆序操作牵引式飞机三路龙头摄氏的射线转换守旧的太空交通工具土红新月菌素脱氢鱼藤酮凸圆的完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