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會計折舊英文解釋翻譯、會計折舊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accounting depreciation

分詞翻譯:

會計的英語翻譯:

accountant; accounting; treasurer
【計】 ACCNT; accountion
【經】 accounting

折舊的英語翻譯:

depreciation
【化】 depreciation
【經】 depreciation

專業解析

會計折舊(Accounting Depreciation) 指在財務會計中,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将固定資産(如廠房、設備、交通工具)的曆史成本,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内,系統且合理地分攤為各期費用的過程。其核心目的是反映資産因使用、技術進步或時間推移導緻的價值消耗,而非市場價值的實時波動。

一、中文語境下的核心要點

  1. 系統性分攤

    折舊的本質是将固定資産的購置成本(扣除預計淨殘值)在其經濟壽命期内按一定方法(如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餘額遞減法)進行分攤,計入各期損益表,體現“收益與成本匹配”原則。

  2. 曆史成本基礎

    會計折舊以資産初始入賬價值(即曆史成本)為計算基準,而非重置成本或公允價值。例如,一台設備購入價100萬元,預計使用10年,殘值10萬元,則年折舊額為( frac{100-10}{10} = 9 )萬元。

  3. 適用範圍

    僅針對具有有限使用壽命的有形固定資産(如機器、建築物)。土地、無形資産攤銷(如專利)或自然資源折耗不屬于會計折舊範疇。

二、英文術語 "Depreciation" 的深層含義

在英語會計框架(如US GAAP或IFRS)中,"Depreciation" 強調:

  1. 非現金支出(Non-Cash Expense)

    折舊不影響當期現金流,但減少淨利潤,屬于賬面成本分配過程(來源: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2. 匹配原則(Matching Principle)

    将資産成本分攤至其創造收入的會計期間,确保費用與收入同期确認(來源:FASB Concept Statement No. 6)。

  3. 價值減損(Value Allocation)

    區别于市場減值(Impairment),折舊是系統性價值轉移,反映資産服務潛能的消耗(來源:Investopedia)。

  4. 稅務差異(Tax vs. Book Depreciation)

    會計折舊(Book Depreciation)遵循會計準則,稅務折舊(Tax Depreciation)按稅法規定計算,二者常存在暫時性差異(來源:IRS Publication 946)。

三、常用計算方法(中英對照)

方法 公式(示例) 適用場景
直線法(Straight-Line) (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text{殘值}}{text{使用年限}} ) 各期使用均衡的資産(如建築物)
工作量法(Units of Production) ( text{單位折舊} = frac{text{原值} - text{殘值}}{text{總工作量}} ) 使用強度不均衡的資産(如運輸設備)
加速折舊法(Accelerated) 雙倍餘額遞減法:( text{年折舊額} = text{賬面淨值} times frac{2}{text{年限}} ) 科技設備等前期損耗高的資産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官網鍊接
  2. IASB《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産、廠場和設備》官網鍊接
  3. FASB《會計準則彙編主題360:不動産、廠場和設備》官網鍊接
  4. Investopedia "Depreciation" 詞條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會計折舊是企業在會計處理中,将固定資産的成本系統分攤至其使用壽命各期間的過程,主要用于反映資産價值隨使用和時間的遞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

  1. 定義
    會計折舊是對固定資産(如設備、建築物)因使用磨損、技術落後或時間推移導緻的價值減少的核算方式,通過定期分攤資産原值,體現其實際淨值。例如,一輛價值30萬元的貨車,預計使用5年,每年通過折舊分攤6萬元成本。

  2. 目的

    • 成本匹配原則:将資産購置成本與使用期間産生的收入對應,避免一次性支出影響利潤波動。
    • 反映資産淨值:通過“累計折舊”科目記錄已分攤價值,資産負債表上以“原值-累計折舊”展示淨值。

二、影響因素

折舊計算需考慮以下要素:

三、常見折舊方法

  1. 直線法
    将資産成本減殘值後平均分攤到各年,公式為: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殘值}}{text{預計使用年限}}$$
    例如:原值100萬元,殘值5萬元,使用10年,則年折舊9.5萬元。

  2. 工作量法
    按實際工作量(如裡程、産量)分攤折舊,公式:
    $$text{單位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殘值}}{text{預計總工作量}}$$
    適用于使用頻率不固定的設備(如工程機械)。

  3. 加速折舊法

    • 雙倍餘額遞減法:前期按賬面價值高比例計提,後期轉用直線法,公式:
      $$text{年折舊率} = frac{2}{text{使用年限}} times 100%$$
    • 年數總和法:按剩餘年限加權分攤,公式:
      $$text{年折舊率} = frac{text{剩餘使用年數}}{text{年數總和}}$$
      這類方法適用于技術更新快的資産(如電子設備)。

四、會計處理與報表體現

五、實務要點

如需更完整的折舊計算案例或政策依據,可參考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希氏杆菌八疊球菌尿北國差動增益控制器菖蒲苦甙垂直重複磁碟機存貨預算對氯薩羅浮集法膈麻痹工藝規程毫朗伯合法紅氨酸葫蘆巴堿夾鉛膠片空氣分供管類漆保護層絡合劑鉛筆漆牽引裝置輕度肺結核全眼球水眼生皮十三烷基栓塞性膿腫水門輸尿管隆凸往返航程租船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