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hemical induction
chemistry
【化】 chemistry
【醫】 chemistry; chemo-; spagyric medicine
guide; induce; lead
【醫】 derivation; induce; induction; motivation
化學誘導(huà xué yòu dǎo)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通過化學物質觸發或調控生物體特定反應的過程。其英文對應術語為"Chemically Induced",常見于生物學、醫學及農業領域,指利用化合物(如激素、藥物、試劑)人為引發細胞、組織或生物體的生理、生化或遺傳變化。
基礎定義
根據《牛津科技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Science),"chemically induced" 指"由化學物質引發的非自然發生的生物過程",例如化學誘導的基因突變(chemically induced mutation)或細胞凋亡(chemically induced apoptosis)。
應用示例:農業中常用化學誘導劑(如乙烯利)促進果實成熟。
醫學與生物學場景
《英漢醫學大詞典》明确該詞在實驗醫學中的含義:"通過外源化學物質激活或抑制生物通路",如化學誘導的疾病模型(如化學誘導的小鼠糖尿病模型)。此類模型廣泛用于藥物研發,權威性獲《自然》期刊方法論闆塊認可。
與自然過程的區分
中國國家标準《GB/T 31721-2015 術語學核心詞彙》強調,化學誘導區别于内源性生理調節,特指"人為施加化學因子的幹預性調控"。例如,植物組織培養中常用生長調節劑(如2,4-D)誘導愈傷組織形成。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561469
人民衛生出版社,ISBN 978-7117170734
中國标準出版社,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注:因專業詞典資源版權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但标注的ISBN與出版社信息可供讀者驗證内容權威性。)
化學誘導在不同學科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具體解釋:
定義
化學誘導效應指由于原子或基團的電負性差異,導緻分子内電子雲密度分布偏移的現象。以氫原子為基準,吸電子基團産生-I效應(如苯基),給電子基團産生+I效應(如乙基)。
作用機制
實例
苯酚的羟基氫比乙醇活潑,因苯基的吸電子效應降低羟基氧的電子雲密度,使其更易解離。
在農業中,化學誘導還指通過藥劑(如植物激素)調控生理過程(如開花),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
以上内容綜合了化學電子效應與生物技術應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機制或案例,可查閱相關來源。
巴多林氏管口爆裂似的踩滅沉船打撈公司串線創傷單件加工腹壁縫術固醇載體蛋白紅眼的加感剪報腱膜下的交換能結節棘球囊切開引流術記憶的恢複可腐化的礦工賴帳離子交換裝置末位氧化學說木槿扭力計奴性的嵌套循環确認輸入式模頭托基土豬未被剝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