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nuclear magneton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醫】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magneton
【化】 magneton; magnon
【醫】 magneton
核磁子(nuclear magneton)是原子物理學和核物理學中用于衡量原子核磁矩的基本單位。其定義為:
$$mu_N = frac{ehbar}{2m_p}$$
其中:
物理意義
核磁子表征原子核磁矩的天然尺度,類比于電子磁矩的基本單位玻爾磁子($mu_B$)。由于質子質量$m_p$約為電子質量$m_e$的1836倍,核磁子的數值約為玻爾磁子的1/1836,反映原子核磁矩遠小于電子磁矩。
與玻爾磁子的區别
兩者關系為:$mu_N = mu_B cdot frac{m_e}{m_p}$。
實際應用
核磁子是核磁共振(NMR)技術的理論基礎參數之一。通過測量原子核在磁場中因磁矩産生的能級分裂(塞曼效應),可分析物質結構,廣泛應用于化學分析、醫學成像(如MRI)等領域。
中國物理學會審定,"核磁子"詞條編號 07.0023,明确其定義為"原子核磁矩的自然單位"。
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提供核磁子最新實測值:
$mu_N = 5.0507837461(15) times 10^{-27}text{J/T}$(2022年推薦值)
Springer出版社權威工具書,詳解核磁子在核結構模型中的應用機制。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本文未直接添加外部鍊接,但所引來源均為可公開驗證的權威出版物或數據庫。讀者可通過檢索來源名稱獲取詳細内容。
核磁子是原子物理學中用于衡量原子核磁矩的基本單位,其物理意義和關鍵特點如下:
核磁子(nuclear magneton)源于原子核的自旋特性。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當其攜帶電荷的質子自旋時,會産生一個與自旋方向相同的磁矩。這一磁矩的大小與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成正比。
公式表達為:
$$
mu_N = frac{ehbar}{2m_p}
$$
其中:
核磁子與描述電子磁矩的玻爾磁子((mu_B))類似,但因質子質量遠大于電子(約1836倍),核磁子的數值遠小于玻爾磁子(約為其1/1836)。這導緻原子核的磁矩比電子弱得多。
核磁子是核磁共振(NMR)技術的理論基礎之一。通過測量原子核在磁場中的磁矩變化,核磁共振技術可應用于:
核磁子的存在解釋了原子核在外磁場中的量子化行為。例如,在外磁場中,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會沿磁場方向呈現空間量子化,這是核磁共振現象的核心機制。
如需更深入的理論推導或應用案例,可參考原子物理學相關文獻。
白喉後的本題參考程式塊腸蛋白酶乘積項成形跟腱切斷術促黃體激素釋放因子代謝電濾波器電子筆二十烯二酸工廠供應品觀察井骨性獅面汗珠子甲酸鈉茶葉堿介質額定咀嚼徐緩蕾累恩氏鈕結刨工品質管制鉛鹽加厚法溶劑染色法雙同步成批裝置程式斯托克斯氏透鏡訴訟當事人的不當聯合碳酸水套利交易外币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