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nanowatt
毫微瓦(nanowatt,符號nW)是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衍生單位,表示十億分之一瓦特(1 nW = 10⁻⁹ W)。該詞由中文前綴“毫微”(對應國際單位制前綴“nano-”)與基本單位“瓦特”組合而成,常見于電子工程、通信技術等領域,用于描述微電子元件、光纖信號或生物醫學設備的極低能耗值。
根據國際計量局(BIPM)發布的《國際單位制(SI)手冊》[來源1],功率單位的定義基于能量與時間的比值,即1瓦特等于1焦耳/秒。毫微瓦作為亞微型測量單位,常用于量化納米級電路、傳感器信號或低功耗芯片的功率消耗特性。例如,現代藍牙芯片的待機功耗可低至數十毫微瓦量級[來源2]。
在中國國家标準《GB 3102.5-1993 電學和磁學的量和單位》[來源3]中,明确将“毫微瓦”列為法定計量單位,其英文對應詞為“nanowatt”。該标準強調,盡管“納瓦”為更規範的現代譯法,但“毫微瓦”在工程技術文獻中仍保持特定使用場景,尤其在涉及超低功率測量的研究論文與設備規格書中。
“毫微瓦”是一個由單位前綴組合而成的功率單位,其含義需從詞根拆解并結合國際單位制分析:
詞根解析
組合後的含義
按數學關系,“毫微瓦”可理解為“毫”與“微”的疊加,即:
$$1 text{毫微瓦} = 10^{-3} times 10^{-6} text{瓦} = 10^{-9} text{瓦} = 1 text{納瓦(nW)}$$
但需注意,國際單位制中通常用“納(n)”直接表示10⁻⁹,因此“毫微瓦”并非标準術語,更規範的名稱應為“納瓦”。
實際應用場景
納瓦級功率常見于極低能耗電子設備(如傳感器)或微弱信號檢測領域,例如生物醫學儀器中的信號采集。
建議:為避免混淆,推薦使用标準單位名稱“納瓦(nW)”。若需進一步了解單位換算,可參考電力學教材或國際單位制規範文件。
不一緻之處不忠誠分子操作順序圖層流翼面車螺紋刀口模丁撐硫環短期膠水反射本領果膠反式消去酶膠狀油聚合物浸漬混凝土可靠性工程零級字符硫化硒蜜執安區噬菌體内向-外向構型逆句法分析炮門氣放大丘腦下部核綜合征氣運風扇權宜處置權軟連接生時行為螫合物視覺模糊的首語句搜索開關套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