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卡英文解釋翻譯、漢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Chinese card; Hanzi board
分詞翻譯:
卡的英語翻譯:
block; calorie; checkpost; clip; get stuck; wedge
【化】 calorie
【醫】 c.; cal.; calorie; calory; chi; small calorie
專業解析
漢卡(Hànkǎ),全稱漢字卡(Chinese Character Card),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為解決早期計算機(特别是個人電腦)處理中文信息困難而設計的一種專用硬件擴展卡。其核心功能是将漢字庫(字模)及輸入法程式固化在卡載的ROM芯片中,通過硬件加速方式實現漢字的快速顯示、輸入和打印,從而顯著提升計算機的中文處理能力。
主要定義與功能
-
硬件字庫存儲
漢卡的核心是集成了包含數千個常用漢字的點陣字庫(通常為國标GB2312字符集)。這些字模數據預先燒錄在ROM芯片中,開機後可直接被系統調用,避免了從磁盤加載字庫的速度瓶頸,極大提升了漢字顯示效率 。
-
輸入法加速處理
卡載固件通常内置主流中文輸入法(如五筆字型、拼音),通過硬件電路直接處理輸入編碼與漢字字模的映射關系,降低CPU占用率,實現更流暢的中文輸入體驗 。
-
顯示與打印支持
提供标準接口驅動顯示器輸出漢字,并支持打印機的中文打印功能。部分高端漢卡還具備字形縮放、字體切換(如宋體、楷體)等增強特性 。
曆史背景與技術意義
- 解決早期算力不足:在CPU性能低下(如Intel 8086/80286時代)、存儲資源有限的背景下,漢卡通過硬件卸載中文處理任務,成為PC兼容機運行中文操作系統的關鍵組件(如CCDOS、UCDOS)。
- 推動中文信息化:漢卡的普及加速了計算機在中國的辦公自動化應用,代表性産品包括聯想漢卡、方正漢卡等,後者直接關聯王選院士團隊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技術突破 。
- 技術演進與淘汰:隨着CPU性能提升和軟件字庫技術成熟(如TrueType字體),漢卡在90年代中期逐漸被純軟件方案取代,但其在中文信息處理史上的裡程碑地位仍被學術界認可 。
權威定義參考
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清華大學出版社),漢卡被定義為:“一種專用于漢字信息處理的硬件擴展卡,通過固化漢字庫和輸入輸出管理程式,實現計算機系統的高效中文支持。”
來源說明
- 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計算機發展史》.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 王選.《漢字信息處理技術》. 科學出版社, 1994.
-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綜述》.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1997(4).
- 北京大學信息技術學院.《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技術檔案》. 國家圖書館館藏資料.
- 張效祥(主編).《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漢卡是早期計算機處理漢字的重要硬件設備,其核心功能與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漢卡是一種将漢字輸入方法及其驅動程式固化為隻讀存儲器(ROM)的擴展卡,需插入計算機擴展槽使用。它專為特定漢字系統設計,主要用于解決早期計算機處理漢字效率低的問題。
二、核心功能
- 字庫存儲:固化漢字字庫,減少内存占用;
- 加速處理:通過硬件直接處理漢字編碼轉換,提升輸入/顯示速度;
- 兼容支持:運行漢字系統時降低對計算機性能的依賴。
三、曆史背景
- 産生原因:1980年代計算機性能有限(如内存不足、CPU速度慢),漢字處理需頻繁訪問存儲器,漢卡通過硬件分擔計算壓力。
- 典型代表:1986年聯想漢卡通過十餘項技術創新,成為标志性産品。
四、技術局限與淘汰
- 硬件沖突:與其他擴展卡易産生兼容性問題;
- 技術進步:1990年代後計算機性能提升(CPU、内存升級),軟件字庫逐漸取代硬件方案。
五、現狀
目前漢卡已退出主流應用,但其在中文信息化初期解決了“漢字輸入計算機”的難題,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現代操作系統(如Windows、macOS)通過軟件實現更高效的漢字處理。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報表格式備份文件苯酯基超出的數量出生率降低淡足舌蠅二次重熔分期付款購買法福諾一二六二關稅政策過程輸入國家當局後段加速黃楊定霍耳茨克内希特氏單位減菌丹繼發膿疱絕命書礦物鞣料硫酸紅皮素螺狀釉質美好命令處理模塊式組裝羟汞化缺氯的設置打印标題四價元素斯妥伐因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