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tariff policy
custom duty; duty; tariff
【經】 customs; customs dues; customs duties; impost; tariff; trade barrier
policy
【經】 policy
關稅政策(Tariff Policy)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關稅政策指一國政府通過制定、調整關稅稅率和規則,對進出口商品征收稅費的宏觀調控手段。其英文對應術語為"Tariff Policy"(或"Customs Duty Policy"),其中:
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為主要目的,常見于發展中國家。稅率通常適中,避免抑制貿易流量。
通過高稅率限制進口,保護國内産業免受競争(如幼稚産業保護政策)。
回應他國貿易壁壘的制裁工具,如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
降低或取消關稅以促進國際貿易,常見于自貿協定(如RCEP)。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規定關稅稅則、計稅方式及減免政策。
世界貿易組織(WTO)《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 約束成員國關稅水平,倡導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
關稅壁壘 | Tariff Barrier |
從價稅 | Ad Valorem Duty |
關稅配額 | Tariff-Rate Quota (TRQ) |
優惠關稅 | Preferential Duty |
關稅同盟 | Customs Union |
定義關稅征收權限與程式:http://www.customs.gov.cn
全球關稅政策數據與規則解讀:https://www.wto.org
标準貿易條款中的關稅責任劃分:https://iccwbo.org
注:以上内容綜合中國海關法規、WTO國際協定及貿易術語标準,确保定義權威性與實踐適用性。政策動态需以主管部門最新公告為準。
關稅政策是指國家通過制定關稅準則和措施,以實現特定經濟、政治目标的系統性手段,其核心内容可歸納如下:
關稅政策是國家以關稅為工具,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産業需求和國際形勢制定的行為準則,旨在保護國内産業、調節進出口貿易并保障財政收入。例如,發展中國家可能通過高關稅保護新興産業,而發達國家則可能降低關稅促進自由貿易。
稅制設計
包括稅種劃分(如進口稅、出口稅)、稅率分級(普通稅率、最惠國稅率等)及計稅方式(從價稅、從量稅)。例如我國《進出口關稅條例》明确規定不同商品適用稅率及完稅價格計算方法。
優惠政策
通過減免稅措施吸引外資,如對高新技術企業進口設備免稅,或對自貿區實施特殊關稅安排。這類政策往往與《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等産業政策聯動。
通過價格傳導影響市場:提高進口關稅→進口商品價格上漲→抑制需求→保護國内同類商品競争力。反之,降低關稅可擴大進口并促進産業升級。
我國現行政策包含:
(注:完整政策細則可參考海關總署官網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
變壓器損失并發瘧誠實地成套套筒扳手單元的點火器電壓降典型計算時間電壓測量儀器發狂骨胳學家毫無本事環狀導磁系數膠态煤燃料解除出口禁令結合面近反射克萊茵控制蒙氣類型狀态面印模内存分段控制偶氮膦前臂叉形殘株假手淺縫術髂腰肋腹的色幻視攝影材料調度部門費用完全可溶的味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