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Zizania L.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醫】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菰屬(Zizania)是禾本科(Poaceae)下的一個水生或半水生植物屬,包含四個現存物種:Z. aquatica(北美野生稻)、Z. latifolia(亞洲菰,即茭白)、Z. palustris(深水野生稻)和Z. texana(得克薩斯野生稻)。該屬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學名與分類地位 菰屬的拉丁屬名"Zizania"源自古希臘語"zizanion",意為"雜草"。其模式種為Zizania aquatica,由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于1753年正式命名。該屬在禾本科中與稻屬(Oryza)存在平行進化關系,但染色體組為ZZ型(2n=34)。
形态特征 莖稈直立,高度可達3米,中空髓質。葉片線形,長30-100厘米,寬1.5-4厘米,平行脈序。圓錐花序頂生,雌雄同株異花,雌花位于花序上部,雄花在下部。穎果圓柱形,長1-2厘米,成熟時易脫落(據《中國植物志》第9卷記載)。
分布與生境 主要分布于北溫帶水域:Z. latifolia原産中國東北、日本及西伯利亞,Z. palustris見于北美五大湖區,Z. texana為美國得克薩斯州特有瀕危種。多生長在淡水沼澤、湖泊邊緣及緩流河道(數據來源:IUCN紅色名錄)。
經濟價值 亞洲栽培型菰(Z. latifolia var. vivipara)的嫩莖受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侵染後膨大形成食用器官"茭白",含蛋白質1.4%、碳水化合物3.5%及多種微量元素(FAO統計)。北美原住民傳統采集野生菰籽作糧食,其種子蛋白質含量達14%(USDA營養數據庫)。
文化意義 中國古代文獻《周禮·天官》已記載"菰粱"為六谷之一,唐代詩人杜甫有"滑憶雕菰飯"詩句。日本《延喜式》記載用菰葉包裹壽司的傳統工藝(引自《東亞植物與文化》第三章)。
該屬與稻屬(Oryza)的關鍵區别在于:菰屬穎果無小穗軸延伸形成的芒,花序分枝角度大于45度,且成熟時籽粒自然脫落。染色體分析顯示二者分化時間約在1500萬年前(分子系統學研究,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9)。
“菰屬”是植物分類學中的一個屬名,屬于禾本科(Poaceae)。以下是關于“菰屬”的詳細解釋:
基本特征
菰屬(學名:Zizania)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常見于淺水區域。其莖稈細長,葉片狹長,果實為狹圓柱形的穎果,稱為“菰米”或“雕胡米”,在古代曾是重要糧食來源。
典型物種
最著名的物種是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其嫩莖因受黑粉菌寄生而膨大形成筍狀結構,即“茭白筍”,可作為蔬菜食用。未被寄生的植株則正常開花結實,産菰米。
分類與用途
文化曆史
菰米在古代中國被稱為“六谷”之一,唐代詩人杜甫等曾以“雕胡飯”入詩,反映其曆史地位。茭白則自宋代起廣泛栽培。
其他名稱
别稱“蔣”“茭草”,古文中“菰”亦通“菇”,但現代分類中“菇”指真菌,需注意區分。
菰屬植物兼具生态、經濟和文化價值,其形态特征與寄生菌的相互作用(形成茭白)是生物學上的典型範例。
丙銅超聲淨化籌集資本磁泡消除器膽囊管切開術多次信用膨脹多頭肌惡性反洗反證法高頻偏壓關系語義學過剩容量路電選擇焊接煙塵喉區換極連續波零電流測量鱗狀上皮流動資産與固定資産的比率流年文件氯化六氨合高钴木通苷男性互戀屈光學人工會計時價寄售舒耳茨氏三征塔尼埃氏鉗外調頑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