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動度測量法英文解釋翻譯、關節動度測量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rthrometry
分詞翻譯:
關節的英語翻譯:
articulation; joint; key links
【醫】 arthr-; arthro-; arthron; article; articulatio; articulation
articulationes; articuli; articulus; artus; joint; junctura; syntaxis
動度的英語翻譯:
【醫】 mobility
測量的英語翻譯:
guage; measure; meterage; scale; survey
【化】 measurement
【醫】 measurement; mensuration; survey
【經】 calibration; take the gauge of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關節動度測量法(Range of Motion Measurement,簡稱ROM測量),在康複醫學、運動醫學及骨科領域,是指通過标準化方法評估人體關節活動範圍(即可活動角度)的技術。其核心目标是量化關節在特定方向上的運動能力,為疾病診斷、功能評估、康複計劃制定及療效監測提供客觀依據。
一、定義與核心概念
關節動度指關節在解剖學允許的生理或附屬運動方向上所能達到的最大活動角度。測量法包含:
- 主動關節活動度(Active ROM, AROM):個體依靠自身肌肉收縮完成的關節活動範圍。
- 被動關節活動度(Passive ROM, PROM):在外力(如治療師、器械)輔助下完成的關節活動範圍,通常大于AROM,用于評估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狀态。
- 終末感(End-feel):被動活動至極限時,操作者感受到的組織抵抗性質(如骨性阻擋、軟組織牽拉感),對判斷限制原因至關重要。
二、常用測量方法與工具
- 通用量角器(Goniometer):最常用工具,由固定臂、活動臂和軸心組成。使用時需嚴格遵循标準化體位擺放、骨性标志定位及軸心對齊原則。適用于肩、肘、腕、髋、膝、踝等大關節。其測量結果以角度(°)表示。
- 方盤量角器/重力感應量角器(Inclinometer):利用重力原理測量脊柱或肢體節段相對于水平面的傾斜角度,尤其適用于脊柱活動度評估。
- 卷尺測量(Tape Measure):用于線性距離測量,如脊柱前屈時指尖到地面的距離,或特定關節活動時兩點間距離變化。
- 視覺評估(Visual Estimation):快速篩查方法,但精度較低,多用于初步判斷或無法使用工具時。
- 電子/數字化設備:如電子量角器、動作捕捉系統、可穿戴傳感器等,提供更高精度和動态活動數據。
三、标準化操作流程與影響因素
- 标準化體位:确保被測者處于特定體位(如仰卧、坐位)以固定近端骨,減少代償運動。
- 骨性标志定位:準确觸診并标記關節旋轉中心及相鄰骨性标志,作為量角器放置參考點。
- 軸心對齊:量角器軸心需對準關節旋轉中心。
- 固定臂與活動臂對齊:固定臂沿近端骨長軸,活動臂沿遠端骨長軸。
- 影響因素:年齡、性别、體型、疼痛、肌力、軟組織彈性、關節結構完整性、測量者間操作差異等均可能影響結果。因此需進行雙側對比(健側與患側)及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可靠性。
四、臨床意義與應用
- 診斷依據:關節活動受限是關節炎、韌帶損傷、肌腱炎、關節攣縮、神經損傷等疾病的常見體征。
- 功能評估:關節活動度直接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如穿衣、行走、夠物)。
- 康複目标設定:量化基線值,設定個性化、可測量的康複目标。
- 療效監測:定期測量以評估康複幹預(如牽伸、關節松動術、運動療法)的效果。
- 科研與規範制定:為臨床研究提供數據支持,并參與制定關節活動度的正常參考值範圍。
權威參考來源:
- 美國物理治療協會(APTA):發布關節活動度測量的标準化操作指南與臨床實踐規範(來源:APTA官方網站臨床指南闆塊)。
-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将關節活動功能作為身體功能層面的重要評估維度(來源:WHO ICF框架文件)。
- 康複醫學經典教材:如Kisner & Colby的《Therapeutic Exercis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詳細闡述ROM測量的原理與技術(來源:相關康複醫學教材)。
- 骨科與運動醫學權威期刊:如《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JOSPT)》常刊載ROM測量方法學及臨床應用研究(來源:JOSPT等專業期刊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關節活動度測量法(Range of Motion Measurement)是評估關節活動範圍和靈活性的臨床方法,主要用于診斷關節功能障礙或監測康複進展。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定義與原理
- 關節活動度(ROM):指關節在特定方向上的運動範圍,以角度為單位表示。臨床上需區分主動活動度(患者自主活動)和被動活動度(外力輔助活動),兩者差異可反映肌肉力量或關節結構問題。
- 中立位0°法:國際通用标準,以關節解剖中立位為0°基準,測量屈曲、伸展、旋轉等動作的最大角度。
二、常用測量方法
-
目測法
醫生通過觀察患者關節活動情況,初步判斷異常。例如固定關節并指導患者完成動作,適用于快速篩查,但精确度較低。
-
簡單儀器測量
- 量角器:最常用工具,如活鉸鍊刻度尺(0°~180°),需固定鉸鍊于關節旋轉中心,測量屈伸角度。
- 皮尺:用于線性測量(如脊柱側彎),或輔助量角器定位。
-
影像學檢查
拍攝X光片或使用CT/MRI,通過軟件精确計算角度,適用于複雜病例或科研。
三、标準測量步驟
- 準備:患者取舒適體位(如仰卧/坐位),環境溫暖且光線充足,充分暴露待測關節。
- 定位:确定關節旋轉中心,放置量角器兩端于相鄰骨性标志(如股骨大轉子和外踝)。
- 測量:緩慢活動關節至最大範圍,記錄主動和被動ROM值,重複3次取均值。
- 記錄:按“中立位→活動方向→角度”格式,例如“膝關節屈曲0°→130°”。
四、注意事項
- 标準化操作:不同關節需遵循特定測量姿勢(如膝關節伸直為0°,髋關節屈曲需固定骨盆)。
- 避免誤差:同一工具多次使用,操作者需經過培訓,減少主觀判斷影響。
- 禁忌症:急性損傷、炎症或術後早期需謹慎測量被動ROM,以防二次損傷。
五、臨床應用示例
- 膝關節:正常屈曲0°~130°,伸直0°,旋轉0°~40°(外旋)。
- 肩關節:屈曲0°~180°,外展0°~180°,需注意肩胛骨代償影響。
通過上述方法,醫生可量化評估關節功能,為制定康複計劃或手術方案提供依據。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白垩狀骨不順從粗劣的電子濃度蝶額的動力試驗規程二硫化鈾公開的通貨膨脹喉部諸肌結合面警察護衛金屬樣的磷光假單胞菌硫酸吲哚酚氯钪酸铯面部雙癱幂積分内幅組佩拉齊氏綜合征偏心計前輪連接杆缺省字母群綠尚皮氏固定液十九碳二烯酸雙側唇裂脫機查找維爾納氏灰象器萎縮性尖銳扁平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