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ndylectomy
【醫】 condyle; condylo-; condylus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dash forward; projecting; sticking out; sudden
【醫】 mucro; papillae; process; Processus; umbo
resection
【醫】 ectomy; excision; exeresis; exsection
髁狀突切除術(condylectomy)是口腔颌面外科領域治療颞下颌關節疾病的重要術式,指通過手術切除下颌骨髁狀突全部或部分結構以改善關節功能異常或病理性損傷。該術語由拉丁詞根"condylus"(意為關節突起)和希臘詞綴"-ectomy"(切除手術)組成,中文又稱"髁突切除術"。
從解剖學角度,髁狀突是下颌骨升支末端的橢圓形骨性突起,與颞骨關節窩共同構成颞下颌關節,承擔咀嚼、言語等重要功能。手術適應症主要包括:髁狀突骨折錯位愈合導緻的咬合紊亂(《口腔颌面外科學》第8版)、髁狀突骨軟骨瘤等良性腫瘤(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23年臨床指南)、以及嚴重的關節強直病例。
根據切除範圍可分為三種術式:
手術入路多采用耳前切口或颌後切口,需特别注意保護面神經顴支及颞支。術後需配合颌間固定4-6周,并輔以漸進性開口訓練。美國口腔颌面外科醫師協會(AAOMS)建議術後3、6、12個月進行CBCT複查以評估骨改建情況。
髁狀突切除術是一種針對下颌骨髁狀突病變或畸形的手術,主要用于治療颞下颌關節疾病及相關功能、美觀問題。以下是詳細解釋:
髁狀突切除術通過部分或全部切除下颌骨的髁狀突(颞下颌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消除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或矯正颌面畸形。根據切除範圍分為高位切除術(保留部分結構)和全切除術(完全切除)。
該手術最初用于治療髁狀突肥大和颞下颌關節紊亂病,但因術後并發症(如開颌、關節退變等)較多,逐漸被改良。1957年Henry提出高位切除術,僅切除病變頂部,保留關節囊、翼外肌等結構,顯著減少并發症。
術後可能出現暫時性開颌、下颌偏斜或關節退變。高位切除術因保留關鍵結構,并發症較少;全切除術需謹慎評估,必要時配合正畸治療。
如需了解具體手術步驟或更多案例,可參考來源中的手術講解模闆。
苯六甲酸酯不關心沖洗掉大水罐二氧代二乙矽醚發射分光鏡分頁終端浮控閥傅裡葉拉曼光譜學國際開發協會夾竹桃麻金值試驗康迪氏液科學信息寬字長級别數浪費狂平穩流化床平嘴鉗羟化商業展覽燒除結焦生料稅收利益縮-2-氨基丙二酰脲酸提燈網狀中柱未被邀請的投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