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estability
approve; but; can; may; need; yet
test; testing
【計】 T
【化】 measurement and test
【經】 test
可測試性(Testability) 指系統、組件或需求能夠被有效測試的程度,是衡量測試效率與效果的關鍵屬性。在工程領域(尤其是軟件和硬件開發),它強調設計階段就需考慮後續驗證的可行性,以确保産品質量可控且缺陷可被及時發現。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方面:
軟件可測試性
指軟件設計對測試活動的支持程度,包括:
來源:ISO/IEC 25010 軟件質量标準(ISO, 2011)
硬件可測試性
在電子工程中,指電路設計便于故障檢測與診斷的特性,例如:
來源:IEEE 1149.1 邊界掃描标準(IEEE, 2013)
案例參考:NASA 系統工程師手冊(NASA, 2016)
國際标準組織(ISO)
ISO 25010 将可測試性列為軟件質量子特性,定義為“産品便于測試準則建立與執行的能力”。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IEEE 829 測試文檔标準強調可測試需求需滿足“明确、可測量、無歧義”原則。
學術研究支持
劍橋大學研究指出,高可測試性設計可降低40%以上維護成本(Smith et al., 2020)。
通過早期集成可測試性設計,企業可顯著提升産品可靠性并減少生命周期成本。
軟件的可測試性(Testability)是軟件質量屬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指軟件系統或組件能夠被有效、高效測試的難易程度。其核心目标是降低測試成本、提升測試效率,并确保通過測試準确發現缺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可測試性指軟件在特定時間和成本下,支持測試設計、執行及故障發現/定位的能力。James Bach将其描述為“程式能夠被測試的容易程度”。
關鍵維度
契約式設計
通過明确組件交互契約(如前置/後置條件),強制實施輸入輸出規範,提升測試驗證效率。
模塊化與解耦
采用依賴注入、接口隔離等設計模式,使組件可獨立測試。
測試工具支持
通過專用測試框架模拟輸入、捕獲輸出,實現自動化測試。
質量保障
可測試性直接影響缺陷發現效率,約40%的開發成本用于測試,優化可測試性可顯著降低維護成本。
協作優化
需要架構師、開發者和測試人員共同推動,貫穿需求定義、設計實現到測試執行的全流程。
若一個API接口具備良好可測試性,應滿足:
可測試性通過控制性、可見性等設計特性,使軟件更易驗證正确性,是保障軟件質量的關鍵屬性。開發階段需結合工程實踐(如契約設計、模塊化解耦)主動構建這一特性。
班伯裡機變形動脈内膜炎材料機械性能齒筋膜尾次要争點定時控制程式多巴脫羧酶多任務選項惡意中傷者腹膜的付現機個性化廣食性寄生物關節内韌帶價格趨勢紀念的苦棟皮苦槠撈蛤陵墓領事任命書路由選擇指示符姆歐羟乙磷酸千裡光素輕盈的同種療法土地登記托品酸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