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amphoic acid
Buddha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醫】 acidum
莰佛酸(Camphoric Acid)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雙羧酸類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₁₀H₁₆O₄,屬于萜類衍生物。其英文名稱為“camphoric acid”,源自樟腦(camphor),因最早從樟腦氧化産物中分離而得名。該化合物具有以下特性:
化學結構
莰佛酸分子含兩個羧酸基團(-COOH),分别位于雙環結構的不同碳原子上。其晶體結構呈現正交晶系,分子間通過氫鍵形成穩定網絡。這一結構特征被收錄于《默克索引》(Merck Index)等權威化學工具書。
物理性質
常溫下為白色結晶粉末,熔點約187°C,微溶于冷水(約0.3 g/100 mL),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其旋光性為左旋(-),比旋光度為-44.8°(20°C,乙醇溶液),此數據被美國化學會(ACS)實驗試劑标準收錄。
應用領域
在制藥工業中,莰佛酸作為手性合成中間體用于生産抗癫痫藥物和局部麻醉劑。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的PubChem數據庫顯示,其CAS號為124-83-4,被列為藥物合成關鍵原料。此外,在材料科學領域,其衍生物可用于制備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曆史溯源
法國化學家讓-巴蒂斯特·杜馬(Jean-Baptiste Dumas)于1832年首次通過樟腦硝酸氧化獲得莰佛酸,相關研究發表于《化學年鑒》(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這一發現推動了萜類化學的發展。
“莰佛酸”(camphoate)是法語中一個化學術語的中文譯名,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基本定義
該詞指樟腦酸(camphoric acid)的鹽類或酯類衍生物,對應的法語原詞為“camphoate”。樟腦酸是一種從樟腦氧化得到的二羧酸,化學式為:
$$
text{C}8text{H}{14}(text{COOH})_2
$$
化學特性
應用領域
由于搜索結果未提供詳細信息,推測其可能用于有機合成中間體或藥物制劑(如傳統藥物中的成分),但需進一步通過專業化學數據庫(如SciFinder)驗證。
注意: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參考《化學化工術語》或權威期刊文獻以獲取更準确的化學結構與應用信息。
愛潑斯坦氏綜合征吡啶┹查看過程程式控制時鐘初始帶二進編碼翻譯運算法非貿易開支分子不對稱高密度集成存儲器功率位準觀察管漢字信息處理系統紅鉛甲狀腺腫周的扣繳所得稅後的淨收益獵獲氯苯酯茚酮描述符存儲器内生纖維諾特納格耳氏綜合征簽名于下任選路徑選擇算法桑葚樣紅疹色訊放大器使不合適手足過長态疊加原理同位素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