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紋狀體綜合征英文解釋翻譯、舊紋狀體綜合征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aleostriatal syndrome
分詞翻譯:
舊的英語翻譯:
old; worn; former; past
【醫】 arch-; arche-; palae-; paleo-
紋狀體綜合征的英語翻譯:
【醫】 striatal syndrome; syndrome of corpus striatum; Vogt's disease
Vogt's syndrome
專業解析
舊紋狀體綜合征(Paleostriatum Syndrome),也稱為蒼白球綜合征,是神經病學中描述基底神經節特定部位(主要是蒼白球)病變引起的一組運動障礙症狀群。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解剖基礎
- 舊紋狀體 (Paleostriatum):指基底神經節中的蒼白球 (Globus Pallidus)。在胚胎發育和功能上,蒼白球比新紋狀體(殼核和尾狀核)更古老,故稱“舊紋狀體”。其功能主要與運動的抑制和肌張力調節相關。
- 綜合征 (Syndrome):指一系列特征性的症狀和體征的組合。
二、核心臨床表現
病變主要損害蒼白球,導緻其抑制功能減弱,主要症狀包括:
- 肌張力增高 (Hypertonia/Rigidity):全身肌肉張力異常增高,表現為鉛管樣強直或齒輪樣強直,被動活動肢體時阻力均勻或呈斷續樣。
- 運動減少 (Hypokinesia/Bradykinesia):自發運動減少,動作啟動困難、緩慢,幅度減小,面部表情呆闆(面具臉)。
- 靜止性震顫 (Resting Tremor):肢體在完全放松、靜止狀态下出現的節律性抖動(每秒4-6次),典型表現為“搓丸樣”動作,活動時減輕或消失。
三、病理機制
主要與蒼白球神經元變性或損傷,導緻其調控的間接通路功能異常有關。這會造成丘腦皮層投射的抑制性輸出過度增強,最終抑制大腦皮層運動區,導緻運動減少、強直和震顫。神經遞質失衡(如多巴胺缺乏)是核心環節。
四、診斷與關聯疾病
該綜合征最常見于:
-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是舊紋狀體綜合征的典型代表疾病,由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導緻投射至紋狀體(包括蒼白球)的多巴胺減少引發。
- 其他病因:如一氧化碳中毒、錳中毒、腦炎後遺症、某些藥物(如抗精神病藥)副作用等損傷蒼白球或其通路時,也可能出現類似症狀。
五、英文對應術語
- 舊紋狀體綜合征: Paleostriatum Syndrome / Pallidal Syndrome / Globus Pallidus Syndrome
- 舊紋狀體: Paleostriatum (等同于 Globus Pallidus)
- 肌張力增高: Hypertonia / Rigidity
- 運動減少: Hypokinesia / Bradykinesia
- 靜止性震顫: Resting Tremor
權威參考資料:
- 《默克手冊》 - 運動障礙概述 (描述基底節通路與症狀):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neurologic-disorders/movement-and-cerebellar-disorders/overview-of-movement-and-cerebellar-disorders
- 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 (NINDS) - 帕金森病信息頁 (闡述PD病理機制與蒼白球關系):https://www.ninds.nih.gov/Disorders/All-Disorders/Parkinsons-Disease-Information-Page
- 《柳葉刀神經病學》 - 神經退行性疾病綜述 (讨論基底節病變綜合征):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15)00216-5/fulltext
- StatPearls - 基底神經節生理學 (詳述蒼白球在直接/間接通路中的作用):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37141/
網絡擴展解釋
舊紋狀體綜合征是由蒼白球(舊紋狀體)損傷引發的錐體外系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綜合征,常見于帕金森病、腦癱等疾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病理基礎
舊紋狀體即蒼白球,屬于基底神經節的一部分,負責調節肌張力和姿勢反射。其損傷會導緻大腦皮層與丘腦間的信號傳遞異常,進而影響運動控制。
2.核心症狀
- 肌張力增高:全身肌肉呈鉛管樣或齒輪樣強直(被動運動時阻力均勻或斷續),表現為軀幹前傾、四肢屈曲等姿勢異常。
- 運動減少:動作遲緩、精細操作困難(如寫字、扣紐扣),面部表情呆闆、語言單調。
- 靜止性震顫:肢體遠端(如手指)出現搓丸樣或點鈔樣震顫,情緒緊張時加重,睡眠時消失。
- 步态異常:起步困難,行走時呈慌張步态(小碎步前沖,兩臂無擺動),易跌倒。
3.相關疾病
- 帕金森病:典型表現為上述三聯征(震顫、強直、運動遲緩),與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通路退化相關。
- 腦癱:舊紋狀體損傷可導緻患兒肌張力增高、姿勢異常及動作減少,常伴隨語言和智力障礙。
4.與其他綜合征的區分
新紋狀體(尾狀核、殼核)損傷通常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和舞蹈樣動作,與舊紋狀體損傷症狀相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疾病的診斷或治療,建議參考神經内科專業資料或臨床指南。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閉鎖企業不可否認的證據雛囊純競争除去點陣配位數地球衛星圖象處理非鏡像立體異構物冠線蟲屬規避者紅豆屬烘爐灼傷睫狀體反射可分頁核心程式料面曼森氏分支孢子菌内含體内移行牛欄配套的玻璃磨口插頭頻率解調曲匹地爾染料木子油絨毛間隙舍本逐末生物鹼雙極數據設計絲輪碳鉛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