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數位移定址系統英文解釋翻譯、基數位移定址系統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basedisplacement addressing
分詞翻譯:
基數的英語翻譯:
base; cardinal number; radix
【計】 base number; base numder; cardinal number; cardinality; radix
【經】 base number; cardinal number
位移的英語翻譯:
displacement
【計】 bit shift
定址系統的英語翻譯:
【電】 addressing system
專業解析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基數位移定址系統(Base-Displacement Addressing System)是一種内存尋址模式,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将一個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的值與一個位移量(Displacement)相加來計算目标内存地址。這種尋址方式結合了寄存器間接尋址和直接尋址的特點,提供了靈活性和效率。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其構成:
- 基數 (Jīshù): 對應英文Base。指作為計算起點的基準地址值,通常存儲在一個特定的CPU寄存器(基址寄存器)中。
- 位移 (Wèiyí): 對應英文Displacement。指一個相對基址的固定偏移量(或偏移地址),通常由指令本身直接提供(立即數)。
- 定址系統 (Dìngzhǐ Xìtǒng): 對應英文Addressing System。指計算機用于确定操作數在内存中位置的方法或機制。
- 基數位移定址系統 (Jīshù Wèiyí Dìngzhǐ Xìtǒng): 即Base-Displacement Addressing System。
工作原理:
目标有效地址 (Effective Address, EA) 的計算公式為:
$$ EA = (Base Register) + Displacement $$
其中:
Base Register
的内容是基地址。
Displacement
是一個有符號的整數值,包含在指令的操作碼之後。
主要特點與優勢:
- 高效訪問局部數據:基址寄存器可以指向一個數據結構(如數組、記錄)或棧幀的起始地址,位移量用于訪問該結構内的特定元素或變量。這非常適合于過程(函數)調用和數據結構訪問。
- 相對尋址:生成的地址是相對于基址的,使得代碼具有位置無關性(Position Independence)。隻要基址寄存器被正确設置,包含位移量的指令代碼可以在内存中移動而無需修改。
- 支持大地址空間:位移量通常比完整地址短,使得指令長度更緊湊。基址寄存器可以存放較大的地址值,兩者結合可以訪問整個地址空間。
- 靈活性:通過改變基址寄存器的值,同一段指令代碼可以方便地訪問内存的不同區域(例如,遍曆數組或訪問不同的數據塊)。
典型應用場景:
- 訪問棧幀變量:在函數調用中,基址寄存器(如x86架構的
EBP
/RBP
,許多RISC架構的幀指針)指向當前棧幀的基地址,位移量用于訪問局部變量和參數。
- 訪問數組元素:基址寄存器指向數組的起始地址,位移量是元素索引乘以元素大小得到的偏移。
- 訪問結構體/記錄字段:基址寄存器指向結構體的起始地址,位移量是字段在結構體内部的偏移量。
- 訪問靜态數據區:基址寄存器可能指向數據段的基地址(或由鍊接器/加載器設置),位移量是變量在數據段内的偏移。
權威參考來源:
-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by David A. Patterson and John L. Hennessy:這本經典教材在講解指令集架構(ISA)和尋址模式時,詳細闡述了基址尋址(Base Addressing)或基址偏移尋址(Base+Offset Addressing),即基數位移定址的核心概念。其内容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來源:Patterson & Hennessy 教材系列)
- 《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by John L. Hennessy and David A. Patterson:這本更深入的著作同樣會涵蓋尋址模式的設計原理和實現,包括基數位移尋址在支持現代編程語言特性(如過程調用、數據結構)中的作用。 (來源:Hennessy & Patterson 教材系列)
-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在描述x86指令格式和内存尋址模式時,明确包含了基址加位移尋址模式(例如
[base + disp]
),并詳細說明了其編碼和執行。這是理解該尋址方式在主流處理器上具體實現的權威技術文檔。 (來源:Intel官方技術手冊)
- IBM z/Architecture Principles of Operation:IBM大型機(如zSeries)的尋址機制高度依賴基址寄存器加位移的模式(有時還包含索引寄存器),其文檔對此有非常詳盡的規範。 (來源:IBM官方技術手冊)
- 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ARM指令集也廣泛使用基址寄存器加立即數偏移(即位移)的尋址模式(如
LDR R0, [R1, #4]
),手冊中會詳細定義其語法、操作和限制。 (來源:ARM官方技術文檔)
基數位移定址系統是一種通過将基址寄存器内容與固定位移量相加來計算内存地址的核心尋址機制,在實現高效數據結構訪問、支持過程調用和位置無關代碼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其概念和實現細節在權威的計算機體系結構教材和主流處理器架構的技術手冊中均有詳細闡述。
網絡擴展解釋
基數位移定址系統(Base Displacement Addressing System)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種尋址方式,主要用于确定操作數在内存中的有效地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該系統通過基地址寄存器(Base Address Register, BAR)存儲的基地址與指令中提供的位移量(Displacement)相加,生成最終的操作數地址。這種尋址方式結合了固定基址和可變偏移量的特點。
2.核心組成
- 基地址寄存器:存放内存區域的起始地址(如數組或數據結構的首地址)。
- 位移量:由指令直接給出的偏移值(如數組元素的索引或結構體成員的偏移)。
3.工作原理
有效地址計算公式為:
$$
text{有效地址} = text{基地址} + text{位移量}
$$
例如,若基地址寄存器存儲0x1000
,位移量為0x20
,則操作數實際地址為0x1020
。
4.應用場景
- 内存管理:適用于動态内存分配或程式重定位,通過調整基地址實現靈活訪問。
- 數據結構訪問:高效訪問數組、結構體等連續存儲的數據,如
array[i]
可通過基址(數組首地址)加位移(i*元素大小
)定位。
5.優勢與特點
- 靈活性:基地址可動态加載,適應不同内存布局。
- 效率:減少指令長度,僅需存儲位移量而非完整地址。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如寄存器的加載與設定),可參考計算機組成原理或操作系統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氨乙基膦酸保持緘默保溫套安全閥塵菌傳輸初始裝入多欄式帳戶法鉻鉛礦共享資源間接利尿劑交叉責任接口說明語言救火船鍊碼天平粒形開裂曼納司曼穿乳制管法米-艾二氏管摩擦盤減震器碾碎試驗器尼米旦起源的肉質樣膿腫三态器件施工方法手感柔軟束縛能水氣心包絲蟲的攤銷法微分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