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眼眶白質切斷術英文解釋翻譯、經眼眶白質切斷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transorbital leukotomy
分詞翻譯:
經的英語翻譯: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醫】 per-; trans-
眼眶的英語翻譯:
orbit
白質的英語翻譯:
【醫】 substantia alba; white matter; white substance
切斷術的英語翻譯:
【醫】 amputation; apocope
專業解析
經眼眶白質切斷術 (Transorbital Leucotomy) 的漢英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如下:
一、術語定義與字面解析
- 經眼眶 (Transorbital): 指手術入路經由眼眶(即容納眼球的骨性腔隙)進行。英文前綴 "trans-" 表示 "穿過","orbital" 指 "眼眶的"。
- 白質 (Leuco- [源自希臘語 leukos, 白色] + -tome [切割]): 指大腦内部的白質纖維束,主要由被髓鞘包裹的神經軸突組成,負責大腦不同區域間的信號傳導。"Leuco-" 強調白質的顔色特征(相對于灰質)。
- 切斷術 (-tomy): 指外科手術中的切斷或切開操作。
- 整體含義: 一種通過眼眶路徑,使用器械插入大腦以切斷前額葉區域白質纖維連接的外科手術。其英文标準術語為Transorbital Leucotomy。
二、手術原理與操作簡述
該手術由美國神經外科醫生 Walter Freeman 在 20 世紀 40 年代改良推廣(基于葡萄牙醫生 Egas Moniz 開創的額葉白質切斷術/Lobotomy)。其核心目标是切斷連接前額葉皮質與大腦深部結構(如丘腦)的白質纖維束。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或電休克下進行:
- 入路: 将一特制器械(如冰錐樣器械)經眼眶上壁(篩骨闆)插入顱腔。
- 定位與切割: 器械抵達額葉後,通過特定手法(如左右擺動)切斷目标區域的白質神經纖維。
- 目的: 旨在改變前額葉功能,減輕嚴重精神症狀(如強迫症、躁狂、慢性疼痛),但效果不可預測且常伴隨嚴重副作用。
三、曆史應用與現代觀點
- 曆史背景: 在 20 世紀 40-50 年代,因缺乏有效精神藥物,該手術被用于治療多種嚴重精神疾病。其操作相對标準開顱額葉切斷術更簡便快捷。
- 争議與副作用: 手術導緻不可逆的腦損傷。常見副作用包括情感淡漠、人格改變、智力減退、癫痫、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其倫理問題和破壞性後果引發巨大争議。
- 現代地位: 隨着精神藥理學的進步和對手術災難性後果的認識,經眼眶白質切斷術已被徹底廢棄,被視為神經外科和精神醫學史上一個黑暗篇章。現代神經外科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采用高度精準、微創的神經調控技術(如深部腦刺激/DBS)。
四、術語的醫學與曆史意義
“經眼眶白質切斷術”不僅是一個描述性解剖學術語,更承載了特定的曆史背景和醫學倫理教訓。它代表了早期試圖通過破壞性神經外科手術幹預精神疾病的嘗試,但最終因其嚴重的、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而被淘汰。在現代醫學語境中,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曆史上的醫療實踐。
參考來源: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Articles on the history of psychosurgery and leucotomy.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AANS): Historical overview of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 Peer-reviewed journals i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 (e.g.,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Neurosurgical Focus - Historical Vignettes section).
網絡擴展解釋
“經眼眶白質切斷術”是一種曆史性的神經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某些精神疾病。以下是相關解釋:
1.術語定義
- 名稱解析:該術語由三部分構成:
- 經眼眶:指通過眼眶(即眼窩)作為手術入路;
- 白質:指大腦中的神經纖維束,負責傳遞信號;
- 切斷術:通過物理方式切斷特定神經連接。
- 英文翻譯:根據海詞詞典,其英文為“Transorbital Leukotomy”。
2.手術背景與用途
- 曆史應用:20世紀中期,此類手術被用于治療嚴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通過破壞前額葉與其他腦區的白質連接,試圖緩解症狀。
- 操作方式:醫生經眼眶插入特制工具(如冰錐狀器械)進入大腦,切斷前額葉皮層與深層腦組織的連接。
3.争議與淘汰
- 副作用:患者可能出現情感淡漠、認知功能下降、人格改變等不可逆損傷。
- 倫理問題:因缺乏精确性和不可控後果,該手術在20世紀70年代後逐漸被棄用,現代醫學已采用藥物和心理療法替代。
4.相關拓展
- 類似手術:前額葉切斷術(Lobotomy)與其原理相似,但因創傷更大而更早被淘汰。
- 醫學發展:現代神經調控技術(如深部腦刺激)以更安全、可逆的方式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操作細節或曆史案例,建議查閱神經醫學史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磁控制器班氏吳策線蟲邊框形式不受歡迎的捕捉的事物丹頂鶴淡季的盾母醇二糖苷泛點非經典碳正離子非湍流行顯示寒冷的何苦紅醋果試驗漿果狀的靜态衰減臨時性職業萘酚藍腦心肌炎茜酚玉醇藍橋式電路缺省文件屬性實際記錄長度雙縮甲醇酰二水楊酸絲狀層天藍孔雀石外貿機構未被公認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