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眼眶白质切断术英文解释翻译、经眼眶白质切断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transorbital leukotomy
分词翻译:
经的英语翻译:
after; by; classics; scripture; constant; endure; manage; deal in
pass through; regular
【医】 per-; trans-
眼眶的英语翻译:
orbit
白质的英语翻译:
【医】 substantia alba; white matter; white substance
切断术的英语翻译:
【医】 amputation; apocope
专业解析
经眼眶白质切断术 (Transorbital Leucotomy) 的汉英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如下:
一、术语定义与字面解析
- 经眼眶 (Transorbital): 指手术入路经由眼眶(即容纳眼球的骨性腔隙)进行。英文前缀 "trans-" 表示 "穿过","orbital" 指 "眼眶的"。
- 白质 (Leuco- [源自希腊语 leukos, 白色] + -tome [切割]): 指大脑内部的白质纤维束,主要由被髓鞘包裹的神经轴突组成,负责大脑不同区域间的信号传导。"Leuco-" 强调白质的颜色特征(相对于灰质)。
- 切断术 (-tomy): 指外科手术中的切断或切开操作。
- 整体含义: 一种通过眼眶路径,使用器械插入大脑以切断前额叶区域白质纤维连接的外科手术。其英文标准术语为Transorbital Leucotomy。
二、手术原理与操作简述
该手术由美国神经外科医生 Walter Freeman 在 20 世纪 40 年代改良推广(基于葡萄牙医生 Egas Moniz 开创的额叶白质切断术/Lobotomy)。其核心目标是切断连接前额叶皮质与大脑深部结构(如丘脑)的白质纤维束。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或电休克下进行:
- 入路: 将一特制器械(如冰锥样器械)经眼眶上壁(筛骨板)插入颅腔。
- 定位与切割: 器械抵达额叶后,通过特定手法(如左右摆动)切断目标区域的白质神经纤维。
- 目的: 旨在改变前额叶功能,减轻严重精神症状(如强迫症、躁狂、慢性疼痛),但效果不可预测且常伴随严重副作用。
三、历史应用与现代观点
- 历史背景: 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因缺乏有效精神药物,该手术被用于治疗多种严重精神疾病。其操作相对标准开颅额叶切断术更简便快捷。
- 争议与副作用: 手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常见副作用包括情感淡漠、人格改变、智力减退、癫痫、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其伦理问题和破坏性后果引发巨大争议。
- 现代地位: 随着精神药理学的进步和对手术灾难性后果的认识,经眼眶白质切断术已被彻底废弃,被视为神经外科和精神医学史上一个黑暗篇章。现代神经外科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采用高度精准、微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DBS)。
四、术语的医学与历史意义
“经眼眶白质切断术”不仅是一个描述性解剖学术语,更承载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医学伦理教训。它代表了早期试图通过破坏性神经外科手术干预精神疾病的尝试,但最终因其严重的、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而被淘汰。在现代医学语境中,该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的医疗实践。
参考来源: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Articles on the history of psychosurgery and leucotomy.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AANS): Historical overview of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 Peer-reviewed journals i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 (e.g.,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Neurosurgical Focus - Historical Vignettes section).
网络扩展解释
“经眼眶白质切断术”是一种历史性的神经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精神疾病。以下是相关解释:
1.术语定义
- 名称解析:该术语由三部分构成:
- 经眼眶:指通过眼眶(即眼窝)作为手术入路;
- 白质:指大脑中的神经纤维束,负责传递信号;
- 切断术:通过物理方式切断特定神经连接。
- 英文翻译:根据海词词典,其英文为“Transorbital Leukotomy”。
2.手术背景与用途
- 历史应用:20世纪中期,此类手术被用于治疗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通过破坏前额叶与其他脑区的白质连接,试图缓解症状。
- 操作方式:医生经眼眶插入特制工具(如冰锥状器械)进入大脑,切断前额叶皮层与深层脑组织的连接。
3.争议与淘汰
- 副作用: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淡漠、认知功能下降、人格改变等不可逆损伤。
- 伦理问题:因缺乏精确性和不可控后果,该手术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被弃用,现代医学已采用药物和心理疗法替代。
4.相关拓展
- 类似手术:前额叶切断术(Lobotomy)与其原理相似,但因创伤更大而更早被淘汰。
- 医学发展:现代神经调控技术(如深部脑刺激)以更安全、可逆的方式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细节或历史案例,建议查阅神经医学史相关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贝格曼氏纤维笔录重版初应变粗汗蜡贷款证书大将军的分摊利益腐离根据暗示公共安全骨髓纤维化回流泵甲硫氨酸激酶家庭财产法激磁绕组接收检验空中放电联运提单强碱型离子交换剂亲近的行为日托托儿所双层中空玻璃双硫酚丁瞬眼听解不能外侨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