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作為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口頭表達傳遞信息的行為方式。從漢英詞典學視角分析,該詞具有三重釋義維度:
一、語言學層面的對應關系 《牛津漢英雙解詞典》界定"口述"對應英文動詞"dictate",特指"以口頭形式授意他人記錄"的行為過程。該釋義強調信息傳遞的即時性與媒介特征,如法庭書記員記錄證人口述證詞(oral testimony)的場景應用。
二、教育學領域的延伸釋義 劍橋英語詞典将"口述"拓展為語言學習中的訓練方法,指教師朗讀語句供學習者聽寫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法在EFL(英語作為外語)課堂中被證實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覺辨析能力與拼寫準确度(Cambridge Assessment English, 2021)。
三、人類學視角的文化功能 《語言人類學導論》指出,口述傳統(oral tradition)作為文化傳承載體,在無文字社會中承擔着保存族群記憶的核心功能。如中國少數民族史詩《格薩爾王傳》正是通過世代口述得以完整保存的典型案例。
該詞彙在跨文化交際中呈現語義不對稱性:中文強調"述"的陳述行為,而英文"dictate"更側重信息傳遞的權威性。這種差異在商務談判場景中尤為顯著,當涉及合同條款的口述确認時,需特别注意文化語境差異可能引發的理解偏差(Hall, 1976)。
“口述”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ǒu shù,指通過口頭叙述的方式傳遞信息或知識,而非書面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口述指用口頭語言表達内容,常見于日常交流、曆史傳承或特定場景中。例如:“他口述,由秘書記錄”()。其反義詞為“筆述”,強調口頭與書寫的對比()。
曆史與應用
實際場景
語言對比
英語中對應“dictate”或“oral account”,德語為“Diktat”,法語為“dicter”,均強調“口述”與“記錄”的關聯()。
示例:
總結來看,口述既是基礎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廣泛的社會和文化意義。
抽查法電磁波譜電話性耳鳴電纜剪二進制反碼光木瓜矽烷化焊接工作台會陰痙攣火刑服交換函數膠枝菌素解臭劑經驗醫學經營收益率髋臼切除術累積多烯理論空氣卵圓束毗鄰而居普爾曼氏法牽引器契據登記生男的受話號碼數字域形式速度計軸接頭頭皮屑外觀檢查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