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tmospheric topping
constant; frequent; ordinary
intimidate; keep under control; press; push down; shelve; suppress
【醫】 prelum; pressure
pluck; pull; pull out; pull up; unplug
apex; tip; equal; go against; gore; retort
【醫】 apico-; cacumen; cupola; cupula; cupulae; cupule; fastigium; summit
vertex
【經】 top
常壓拔頂(Atmospheric Topping)是石油煉制領域的專業術語,指在常壓條件下對原油進行初步蒸餾分離的工藝。該過程通過加熱原油至350-370°C,利用不同組分的沸點差異分離出輕質餾分(如汽油、煤油、柴油),剩餘重油則進入後續減壓蒸餾環節。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詞義對應
中文"常壓"對應英文"atmospheric",指标準大氣壓(101.325 kPa);"拔頂"對應"topping",意為提取頂部餾分。該術語直譯為"atmospheric topping",在《英漢石油化工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初級分餾過程。
工藝特征
根據《煉油工藝技術手冊》,常壓拔頂裝置包含加熱爐、蒸餾塔和冷凝系統,通過精确控制溫度梯度實現組分切割。塔頂産出石腦油(<180°C),側線産出煤油(180-230°C)和柴油(230-350°C)。
行業應用
中國石油化工行業标準SH/T 3152-2021明确指出,該工藝是煉油廠"常減壓裝置"的核心工序,直接影響下遊催化裂化、加氫處理等裝置的原料品質。
參考資料
“常壓拔頂”是石油煉制工業中的一個術語,具體指在常壓條件下對原油進行初步蒸餾分離的過程,主要用于提取輕質組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常壓
指操作在常壓(即大氣壓力)環境下進行,區别于需要加壓或減壓的蒸餾工藝。這種條件適合處理沸點較低的輕質油組分。
拔頂
字面意為“拔除頂部物質”,即通過蒸餾将原油中最輕的組分(如拔頂氣、輕烴等)從裝置頂部分離出來。這些氣體通常包含甲烷、乙烷、丙烷等揮發性有機物。
工業背景與問題
過去,常壓拔頂産生的氣體(如汽油中間罐排出的拔頂氣)常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例如,大連石油七廠曾面臨此類問題,後通過技術改進推動回收利用。
環保與經濟意義
回收拔頂氣可将其轉化為化工原料或燃料,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損耗,體現了石油加工中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性。
總結來看,“常壓拔頂”是原油初加工的關鍵步驟,其優化對環境保護和資源高效利用具有實際價值。
拜爾氏試驗保證信用證苯肼試驗苯基乙基巴比土酸丙酰碘財務幹事車間費用成為法律恥骨前列腺中韌帶反向損耗激光源計數泵極最優向量巨配子聚烷氧化物控制值機員利益面三角逆轉裝置哌啶卡因配車員強位置嵌套記錄變體生死攸關的問題失序水楊酸鹽輸入主幹線調解程式蛻膜腕骨間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