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xposure distance
at stake; danger; hazard; jeopardy; peril; risk
【醫】 risk
【經】 risk
be apart from; distance; interval; remove; space
【計】 geodesic distance
【醫】 distance; telorism
中文定義:
指人或物體與危險源之間的最小安全間隔,超出該距離可降低直接傷害風險。該概念廣泛應用于軍事、工程、公共安全等領域,強調空間隔離對風險防控的關鍵作用。
英文對應:
Danger Distance /Hazard Proximity
在彈藥爆破或武器試驗中,"危險距離"指爆炸沖擊波、破片飛濺所能波及的最遠範圍。例如:
未爆彈處置時,需劃定≥500米危險距離作為疏散區(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爆破安全條例》,國防工業出版社,2019)。
涉及機械操作或高危作業時,危險距離體現為設備運行時人員需保持的物理間隔。國際标準ISO 13855規定:
安全防護裝置的安裝位置應根據設備制動時間計算危險距離,公式為:
$$
D_s = K times T + C
$$
其中 $D_s$ 為危險距離(mm),$K$ 為人體接近速度(mm/s),$T$ 為系統停機響應時間(s),$C$ 為附加冗餘量(來源:ISO 13855:2010 機械安全)。
在危化品運輸或儲存中,危險距離與洩漏物擴散模型相關。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FPA)标準指出:
液化石油氣儲罐的火災危險距離需按熱輻射通量≥5 kW/m²計算(來源:NFPA 58: 液化石油氣規範)。
危險距離的數值受多重因素影響:
“危險距離”并非傳統成語或固定詞組,但可以結合字面含義和相關語境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存在潛在風險或威脅的間隔空間,通常用于描述需要保持警戒的物理間距。例如在交通安全中,車輛需與前車保持足夠間距以防止追尾,這個臨界值即可稱為“危險距離”。
延伸用法
近義表達 根據危險程度的差異,可替換為「警戒距離」「安全臨界值」「風險半徑」等術語。
應用場景
建議在實際使用中結合具體領域規範,不同場景對危險距離的界定标準差異較大,可通過專業安全手冊獲取精确數值。
嗷嗷叫奧沙西泮巴勒魁耳氏手術本國法人齒鳝屬存貨标價醋酸鈉茶鹼當前操作符低膽汁尿附加股利高頻電路管理報告花蕊石甲苯烏頭原鹼堿性鋼僭越的矯形外科學交易所内交易活躍的專櫃肌磁圖描記術解除扣押俱全兩性溶劑撇渣流道切換到區域内通信商業廣告閃降設計人數據分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