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xposure distance
at stake; danger; hazard; jeopardy; peril; risk
【医】 risk
【经】 risk
be apart from; distance; interval; remove; space
【计】 geodesic distance
【医】 distance; telorism
中文定义:
指人或物体与危险源之间的最小安全间隔,超出该距离可降低直接伤害风险。该概念广泛应用于军事、工程、公共安全等领域,强调空间隔离对风险防控的关键作用。
英文对应:
Danger Distance /Hazard Proximity
在弹药爆破或武器试验中,"危险距离"指爆炸冲击波、破片飞溅所能波及的最远范围。例如:
未爆弹处置时,需划定≥500米危险距离作为疏散区(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爆破安全条例》,国防工业出版社,2019)。
涉及机械操作或高危作业时,危险距离体现为设备运行时人员需保持的物理间隔。国际标准ISO 13855规定:
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位置应根据设备制动时间计算危险距离,公式为:
$$
D_s = K times T + C
$$
其中 $D_s$ 为危险距离(mm),$K$ 为人体接近速度(mm/s),$T$ 为系统停机响应时间(s),$C$ 为附加冗余量(来源:ISO 13855:2010 机械安全)。
在危化品运输或储存中,危险距离与泄漏物扩散模型相关。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标准指出: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火灾危险距离需按热辐射通量≥5 kW/m²计算(来源:NFPA 58: 液化石油气规范)。
危险距离的数值受多重因素影响:
“危险距离”并非传统成语或固定词组,但可以结合字面含义和相关语境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存在潜在风险或威胁的间隔空间,通常用于描述需要保持警戒的物理间距。例如在交通安全中,车辆需与前车保持足够间距以防止追尾,这个临界值即可称为“危险距离”。
延伸用法
近义表达 根据危险程度的差异,可替换为「警戒距离」「安全临界值」「风险半径」等术语。
应用场景
建议在实际使用中结合具体领域规范,不同场景对危险距离的界定标准差异较大,可通过专业安全手册获取精确数值。
被褥贝特朗氏试验贝特洛-能斯特分布布氏嗜碘变形虫垂体协作激素粗刻电话振铃器多边贸易保护仿扉门废铜烂铁风硬分外扶手后勤服务部门节律障碍机力铆结法机能整体性卡洛氏三角篱笆树淋巴弧结磷酸激酶米托胍腙摩擦铁路内脏骨突人机对话的神经性营养不良的外加的未必会的微量糖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