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微乳狀液英文解釋翻譯、微乳狀液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micro emulsion

分詞翻譯:

微的英語翻譯: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乳狀液的英語翻譯:

【化】 emulsion; milk sap

專業解析

微乳狀液(microemulsion)是一種由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自發形成的熱力學穩定體系,其分散相液滴直徑通常在10-100納米範圍内。從漢英詞典角度,其英文對應詞為“microemulsion”,定義為“a clear, stable liquid mixture of oil, water,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ith nanoscale droplet size”。

該體系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1. 光學透明性:因納米級粒徑小于可見光波長(380-750 nm),呈現透明或半透明狀态
  2. 自發形成:不同于傳統乳狀液需機械攪拌,微乳狀液在適當比例下可自發組裝
  3. 雙連續結構:部分類型可同時存在水通道和油通道,增強物質傳遞效率。

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定義,其形成需滿足公式: $$ Delta G = gamma Delta A - T Delta S leq 0 $$ 其中$gamma$為界面張力,$Delta A$為界面面積變化,$T$為溫度,$Delta S$為熵變。該公式揭示表面活性劑降低界面張力至負值是穩定微乳狀液的關鍵。

在工業應用中,微乳狀液被用于藥物遞送(如疫苗佐劑)、石油開采(提高采收率)、納米材料合成(控制顆粒尺寸)等領域。中國國家标準GB/T 中将其歸類為“功能性膠體分散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微乳狀液(Microemulsion)是一種特殊的膠體分散體系,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定義與組成

微乳狀液由水、油、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如脂肪醇)自發形成,分散相液滴直徑約為10~100 nm,屬于透明或半透明的熱力學穩定體系。其形成無需外界機械功,區别于傳統乳狀液。

2.關鍵特性

3.形成機制

混合膜理論認為,表面活性劑與助表面活性劑在油水界面形成複合膜,降低界面張力至負值,促使體系自發分散。助表面活性劑(如脂肪醇)可增強膜的柔性和穩定性。

4.應用領域

5.與傳統乳狀液的區别

特性 微乳狀液 傳統乳狀液
液滴大小 10~100 nm(透明) >100 nm(乳白色)
穩定性 熱力學穩定 動力學穩定
形成方式 自發形成 需機械能輸入
界面張力 極低甚至負值 較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案例或制備方法,可參考等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材料控制財務報表的彙編草垛出乖出漏子促男性化的大衆低共熔冰鹽合晶寒水石恢複的互連網絡膠束間溶脹可靠傳送服務程式孔洞腦炎庫愛特流動昆蟲學的拉伸加拈樂意聯營企業磷酸一氫鹽硫轉移酶煤的碳化欠壓保護缺水任意審計神經軸上的食譜标準髓鞘脂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