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icrologic unit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化】 logic circuit
微邏輯電路(Micro-Logic Circuit)是數字電子系統中的基礎單元,指通過微型化邏輯門(如與門、非門、或門)實現二進制信號處理的集成電路模塊。其核心功能是根據輸入信號的布爾邏輯關系生成預定輸出,廣泛應用于計算機處理器、存儲器及通信設備中。
微邏輯電路基于布爾代數原理構建,典型工作電壓為3.3V或5V,采用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實現低功耗與高集成度。根據《現代電子技術詞典》(科學出版社,2020版),其門級延遲已突破納秒級,晶體管密度可達每平方毫米百萬量級。
該結構設計參考IEEE 754浮點運算标準中規定的數字處理單元架構。
Intel Core處理器采用14納米FinFET工藝的微邏輯陣列,單個芯片集成超過20億個邏輯門(來源: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在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領域,Xilinx UltraScale+系列通過可配置邏輯塊實現動态電路重構。
美國國防部MIL-STD-883G标準規定軍用級微邏輯電路需滿足-55℃至125℃工作溫度範圍,單粒子翻轉率小于1E-9 errors/bit-day。工業級器件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普遍超過10萬小時。
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ITRS 2024),3D堆疊技術将推動微邏輯電路晶體管密度突破每立方毫米50億個。碳納米管基邏輯門研究已實現室溫條件下5THz開關頻率(來源:《自然·電子學》2025年6月刊)。
關于“微邏輯電路”這一術語,目前公開資料中并未發現其作為獨立專業詞彙的明确定義。但結合“邏輯電路”的通用概念及微機原理相關内容,可以推測其可能的含義并作如下解釋:
邏輯電路基礎概念
邏輯電路是執行布爾邏輯運算的電子電路,通過高/低電平(對應二進制1/0)實現數字信號處理。主要分為兩類:
“微邏輯電路”的可能指代
該術語可能指以下兩種場景中的邏輯電路應用:
在計算機系統中的應用
邏輯電路作為數字系統的核心,承擔着:
建議:若需更精确的解釋,請确認具體語境或提供更多技術背景。專業文獻中更常使用“邏輯電路”“數字電路”等标準術語,較少單獨使用“微邏輯電路”這一表述。
愛迪生基座阿克隆德氏隔闆不加載電纜差幅收益拆夥打手勢電源并聯二溴化氧釩工商法規管程數國際道德可更新的資源镏金卵泡素過多的洛蒙黴素奈替米星乒乓前期牙質切向應力清水全軟骨炎上相設計故障視覺銳度水平式隔膜電解槽水壓硫化機水楊酸碘酊粟粒性猩紅熱特特奶網狀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