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刻蝕英文解釋翻譯、微刻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microetch
相關詞條:
1.microetch
分詞翻譯:
微的英語翻譯: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刻蝕的英語翻譯:
【計】 etch
專業解析
微刻蝕(Micro-etching)是精密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指通過化學或物理手段在材料表面進行微觀尺度(通常為納米至微米級)的精細雕刻或表面處理技術。其核心目标是改變材料表層的物理化學特性,以適配後續加工或功能需求。
定義與技術原理
從漢英對照角度,《漢英精密工程術語辭典》将其定義為“通過可控腐蝕技術實現亞微米級表面形貌調控”(來源:《漢英精密工程術語辭典》第3版)。該技術主要分為兩類:
- 化學微刻蝕:利用酸性或堿性溶液選擇性溶解材料表層,例如半導體制造中氫氟酸對二氧化矽的定向腐蝕;
- 物理微刻蝕:采用等離子體或激光燒蝕實現原子層級的材料去除,常見于光學元件加工。
工業應用場景
根據《材料科學學報》的實驗數據,微刻蝕技術已廣泛應用于:
- 半導體晶圓電路圖案成型(線寬控制<10μm)
- 金屬表面防腐層預處理(粗糙度Ra值優化至0.2-0.8μm)
- 醫用植入物生物相容性增強(表面孔隙率提升40-60%)
技術标準與規範
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ITRS)規定,先進制程中的微刻蝕深度公差需控制在±5nm以内(來源:2024年半導體制造白皮書)。該參數直接影響芯片器件的漏電流特性和工作穩定性。
網絡擴展解釋
微刻蝕(Micro-etching)是半導體制造、微電子及印刷電路闆(PCB)等領域中一種精密表面處理技術,其核心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對材料表面進行可控的微觀結構加工,形成微米級凹凸形貌。以下是具體解析:
1.定義與基本原理
微刻蝕屬于刻蝕技術的細分領域,主要區别于傳統刻蝕的大面積或深層次加工。其通過選擇性去除材料表面特定區域,形成精細的微觀粗糙結構,以改善材料性能或滿足後續工藝需求。例如,在PCB制造中,微刻蝕用于銅箔表面粗化,增強層間結合力;在半導體領域,激光微刻蝕可調整材料表面特性以優化器件性能。
2.技術分類
- 化學微刻蝕:常用過硫酸鹽或過氧化氫與硫酸的混合溶液,通過氧化反應溶解金屬表面(如銅),形成均勻的微米級凹坑。典型參數包括濃度(5-15%)、時間(30-60秒)和溫度(25-40℃),需嚴格控制以避免過度蝕刻。
- 物理微刻蝕:如準分子激光(如157 nm波長)直接轟擊材料表面(如GaN半導體),通過高能量密度(>2.5 J/cm²)實現非接觸式精密加工,適用于高精度半導體器件。
3.應用場景
- PCB制造:增強銅箔與樹脂基材的附着力,減少高頻信號傳輸損耗。
- 半導體器件:用于LED芯片、集成電路的微觀結構加工,優化導電性或光學性能。
- 模闆平滑處理:在電蝕刻後,通過微刻蝕抛光孔壁,提升錫膏印刷精度。
4.工藝特點
- 精細度:加工尺度為微米級,需配合光刻技術實現圖形化控制。
- 可控性:通過調整溶液濃度、激光能量等參數,精準控制蝕刻深度和表面形貌。
- 功能性:兼具物理改性與化學活化的雙重作用,例如提高焊接可靠性或減少信號反射。
微刻蝕是連接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其核心在于通過微觀結構調控實現宏觀性能優化。不同領域的實現方式各有側重,但均需平衡加工精度與效率,以滿足高集成度電子器件的制造需求。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鮑安氏瓣苯雙偶氮硫不到布替羅星從戎獨立轉儲程式二碘酚磺酸鉛法定訴訟程式反應活性中心非正則點副結核的戈德霍恩氏染劑歸僑哈特福德沙門氏菌黑色夏季用機械油胡水蓼教育學接近産完的油井卡諾循環眶颏定律邁克耳孫-莫雷實驗年金價值肉桂烯三硝基三疊氮苯沙門氏菌熱水污染通道設計外彙資産微程式設計未定義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