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刻蚀英文解释翻译、微刻蚀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icroetch
相关词条:
1.microetch
分词翻译:
微的英语翻译:
decline; profound; tiny
【计】 mic-; micro-
【医】 micr-; micro-; mikro-; mu
刻蚀的英语翻译:
【计】 etch
专业解析
微刻蚀(Micro-etching)是精密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在材料表面进行微观尺度(通常为纳米至微米级)的精细雕刻或表面处理技术。其核心目标是改变材料表层的物理化学特性,以适配后续加工或功能需求。
定义与技术原理
从汉英对照角度,《汉英精密工程术语辞典》将其定义为“通过可控腐蚀技术实现亚微米级表面形貌调控”(来源:《汉英精密工程术语辞典》第3版)。该技术主要分为两类:
- 化学微刻蚀:利用酸性或碱性溶液选择性溶解材料表层,例如半导体制造中氢氟酸对二氧化硅的定向腐蚀;
- 物理微刻蚀:采用等离子体或激光烧蚀实现原子层级的材料去除,常见于光学元件加工。
工业应用场景
根据《材料科学学报》的实验数据,微刻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
- 半导体晶圆电路图案成型(线宽控制<10μm)
- 金属表面防腐层预处理(粗糙度Ra值优化至0.2-0.8μm)
- 医用植入物生物相容性增强(表面孔隙率提升40-60%)
技术标准与规范
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规定,先进制程中的微刻蚀深度公差需控制在±5nm以内(来源:2024年半导体制造白皮书)。该参数直接影响芯片器件的漏电流特性和工作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微刻蚀(Micro-etching)是半导体制造、微电子及印刷电路板(PCB)等领域中一种精密表面处理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可控的微观结构加工,形成微米级凹凸形貌。以下是具体解析:
1.定义与基本原理
微刻蚀属于刻蚀技术的细分领域,主要区别于传统刻蚀的大面积或深层次加工。其通过选择性去除材料表面特定区域,形成精细的微观粗糙结构,以改善材料性能或满足后续工艺需求。例如,在PCB制造中,微刻蚀用于铜箔表面粗化,增强层间结合力;在半导体领域,激光微刻蚀可调整材料表面特性以优化器件性能。
2.技术分类
- 化学微刻蚀:常用过硫酸盐或过氧化氢与硫酸的混合溶液,通过氧化反应溶解金属表面(如铜),形成均匀的微米级凹坑。典型参数包括浓度(5-15%)、时间(30-60秒)和温度(25-40℃),需严格控制以避免过度蚀刻。
- 物理微刻蚀:如准分子激光(如157 nm波长)直接轰击材料表面(如GaN半导体),通过高能量密度(>2.5 J/cm²)实现非接触式精密加工,适用于高精度半导体器件。
3.应用场景
- PCB制造:增强铜箔与树脂基材的附着力,减少高频信号传输损耗。
- 半导体器件:用于LED芯片、集成电路的微观结构加工,优化导电性或光学性能。
- 模板平滑处理:在电蚀刻后,通过微刻蚀抛光孔壁,提升锡膏印刷精度。
4.工艺特点
- 精细度:加工尺度为微米级,需配合光刻技术实现图形化控制。
- 可控性:通过调整溶液浓度、激光能量等参数,精准控制蚀刻深度和表面形貌。
- 功能性:兼具物理改性与化学活化的双重作用,例如提高焊接可靠性或减少信号反射。
微刻蚀是连接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微观结构调控实现宏观性能优化。不同领域的实现方式各有侧重,但均需平衡加工精度与效率,以满足高集成度电子器件的制造需求。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板晶石保证条款程控输入输出通道第二穿动脉锇二氘乙烯腹膜腔积气个人抵押贷款膈声门的共同侦查固氮细菌过程首部磺胺间甲氧嘧啶活性污泥鸡冠翼浸膏静线枯酰胺纽兰氏定律匹配终端气旋塞砂模技工舌后的释放指示食人苏云金芽孢杆菌梯度洗脱同步式痛痒微热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