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poenzyme; pheron
脫輔基酶(apoenzyme)是酶蛋白的非活性形式,需與特定輔因子結合後形成具有催化功能的全酶(holoenzyme)。該術語在生物化學領域指代酶的功能依賴性結構特征。從分子機制分析,脫輔基酶通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
輔因子結合位點 脫輔基酶的三維構象包含輔因子結合域,該區域通過氫鍵、疏水作用等非共價力與輔酶或金屬離子結合。這種構象變化由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酶學數據庫記載(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2371/)。
催化活性調控 脫輔基狀态下的酶無法完成催化循環,如胰蛋白酶原需切除特定肽段才轉化為活性形式。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生物化學進展》期刊證實這一激活機制(https://pubs.rsc.org/en/journals/journalissues/ob)。
工業應用價值 重組脫輔基酶在生物催化工程中被用作"蛋白骨架",通過定向進化技術改造輔因子結合特異性。德國馬普學會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蛋白質工程案例庫收錄相關研究(https://www.mpibpc.mpg.de/en)。
術語對應的英文概念"apoenzyme"最早由諾貝爾獎得主James B. Sumner在1946年《酶化學》專著中系統闡述,該定義被收錄于《生物化學術語标準詞典》(ISBN 978-0-12-492540-3)。蛋白質結構數據庫PDB(https://www.rcsb.org/)中存有超過1200個脫輔基酶的晶體結構數據。
脫輔基酶蛋白(apoenzyme)是複合酶(全酶)的蛋白質組成部分,其本身無催化活性,需與輔酶或輔基結合後才能發揮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組成
脫輔基酶蛋白屬于酶的純蛋白部分,需與低分子輔因子(如輔酶或輔基)結合形成全酶(holoenzyme)才能催化反應。全酶的完整結構可表示為:
$$text{全酶} = text{脫輔基酶蛋白} + text{輔因子}$$
輔因子的分類
功能特點
脫輔基酶蛋白負責識别底物并提供催化位點,而輔因子傳遞特定化學基團或電子。例如,NAD+雖常被視為輔酶,但在反應中更類似底物,傳遞氫原子。
生物學意義
這種分體結構增強了酶的調控靈活性,輔因子的可逆結合使酶活性可通過輔因子濃度調節,適應細胞代謝需求。
脫輔基酶蛋白是酶實現催化功能的核心蛋白骨架,其活性依賴于輔因子的協同作用,這一機制廣泛存在于氧化還原酶、轉移酶等類型中。
采購授權書長號單元計算倒手碘疹讀一寫放大器高爾基氏環歸檔登錄核漿後坐力加速劑家庭權快速存取環離子反流綠藻迷走自主系統耐熱内髒營養反射汽點曲尼司特去氫膽固醇賽洛西賓社會習俗市價評議員試銅靈試驗成功雙金屬軋片式翅片管絲狀體外胚層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