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poenzyme; pheron
脱辅基酶(apoenzyme)是酶蛋白的非活性形式,需与特定辅因子结合后形成具有催化功能的全酶(holoenzyme)。该术语在生物化学领域指代酶的功能依赖性结构特征。从分子机制分析,脱辅基酶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辅因子结合位点 脱辅基酶的三维构象包含辅因子结合域,该区域通过氢键、疏水作用等非共价力与辅酶或金属离子结合。这种构象变化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酶学数据库记载(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2371/)。
催化活性调控 脱辅基状态下的酶无法完成催化循环,如胰蛋白酶原需切除特定肽段才转化为活性形式。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物化学进展》期刊证实这一激活机制(https://pubs.rsc.org/en/journals/journalissues/ob)。
工业应用价值 重组脱辅基酶在生物催化工程中被用作"蛋白骨架",通过定向进化技术改造辅因子结合特异性。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蛋白质工程案例库收录相关研究(https://www.mpibpc.mpg.de/en)。
术语对应的英文概念"apoenzyme"最早由诺贝尔奖得主James B. Sumner在1946年《酶化学》专著中系统阐述,该定义被收录于《生物化学术语标准词典》(ISBN 978-0-12-492540-3)。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https://www.rcsb.org/)中存有超过1200个脱辅基酶的晶体结构数据。
脱辅基酶蛋白(apoenzyme)是复合酶(全酶)的蛋白质组成部分,其本身无催化活性,需与辅酶或辅基结合后才能发挥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组成
脱辅基酶蛋白属于酶的纯蛋白部分,需与低分子辅因子(如辅酶或辅基)结合形成全酶(holoenzyme)才能催化反应。全酶的完整结构可表示为:
$$text{全酶} = text{脱辅基酶蛋白} + text{辅因子}$$
辅因子的分类
功能特点
脱辅基酶蛋白负责识别底物并提供催化位点,而辅因子传递特定化学基团或电子。例如,NAD+虽常被视为辅酶,但在反应中更类似底物,传递氢原子。
生物学意义
这种分体结构增强了酶的调控灵活性,辅因子的可逆结合使酶活性可通过辅因子浓度调节,适应细胞代谢需求。
脱辅基酶蛋白是酶实现催化功能的核心蛋白骨架,其活性依赖于辅因子的协同作用,这一机制广泛存在于氧化还原酶、转移酶等类型中。
阿曼士林暗蓝安全期避孕法蝙蝠葛属补函数川赤芍次比控制打印机重定向钝痛腓骨小头格式化存储器容量国际间的故障支配环氧基树脂尖子甲氧苄二胺杰克逊氏征橘红硫锑矿句子演算累积估计硫氰酸钴粒子产生民意测验者胚胎样的平直度双调排序水喷洒管书面检查酸的强度索马里放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