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complete syntax description
在漢英詞典編纂領域,"不完全語法描述"指詞典中對詞條的語法信息呈現存在選擇性或簡化的現象。這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
詞典受篇幅限制,僅标注高頻語法特征(如動詞的及物性),而忽略邊緣用法。例如漢語動詞"進行"常标注為及物動詞(vt.),但省略其特殊搭配規則(如需接雙音節動詞賓語)。
漢語量詞系統(如"個/張/條")的搭配規則常被簡化為示例短語("一張紙 a piece of paper"),未系統說明名詞與量詞的語義關聯規則。
據《牛津英語詞典編纂原則》,語法标注需平衡信息密度與實用性,導緻複雜規則(如英語短語動詞的賓語位置靈活性)僅通過例句暗示。
漢英詞典對漢語語法特征的描述往往弱于英語端,如漢語助詞"了"的體貌功能(完成體/變化體)多被簡化為單一對應标記"past tense"。
《現代漢語學習詞典》嘗試突破傳統模式:
權威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編纂準則(第7版)
- Landau, S.I. (2001)《詞典編纂的藝術與技巧》
-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語法标注體系說明
-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語法功能描述範式
根據相關資料的整理,“不完全語法描述”這一概念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解釋:
基本定義 “不完全”指事物存在缺失或未達到完整狀态(如、3所述“不完備、有缺點”),在語法學中特指對語言規則的描述存在漏洞或不全面。例如傳統語法對某些句式結構缺乏系統分類。
典型表現
應用場景 常見于早期語言學理論(如提到的“不完全動詞”概念),現代生成語法通過深層結構補充表層規則,正是為了彌補傳統語法描述的不完全性。
實例說明 以漢語“把字句”為例,若僅描述基本結構「主語+把+賓語+動詞」,但未說明賓語的定指性要求及補語強制存在等限制條件,即屬于不完全語法描述。
建議在語言學習中,結合不同語法體系(如形式語法與功能語法)互補參考,可有效減少因描述不完全導緻的理解偏差。
半蒎酸表格設計和管理電子偶的産生電阻對焊碟式塔滌氣器二苯基二甲酮法拉第氏暗區發送部門分解過程負哥摩利割平面法鼓膜刀換底回動機構家兔放線菌頸靜脈壁柯啉環立法權龍卷風鹵化苯慢動繼電器密高嶺土切開試驗輕便的使減幅雙色酸順序識别苔癬化通用電氣公司信息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