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ecological effect
生态效應(Ecological Effect)指生物或人類活動對生态系統結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産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該術語強調自然或人為幹擾下生态關系的動态響應,例如污染物導緻種群衰退、土地利用變化引發的食物鍊失衡等。在漢英詞典中常對應以下表述:
核心概念
生态效應(Ecological Effect)指環境變化(如污染、氣候變遷或物種引入)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過程對生态系統産生的可觀測影響。其本質是系統層級間的因果傳遞,如殺蟲劑通過土壤滲透影響昆蟲種群,進而降低鳥類繁殖率(《英漢環境科學詞典》,科學出版社)。
中英對照延伸釋義
環境風險評估
在污染治理中需量化"劑量-效應關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例如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富集系數(BCF)計算公式:
$$ BCF = frac{C{organism}}{C{environment}} $$
其中$C{organism}$為生物體内濃度,$C{environment}$為環境介質濃度(US EPA生态風險評估指南)。
生态修複依據
中國《生态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HJ 1143-2020)将"不可逆生态效應"作為劃定紅線的重要指标,如某區域物種滅絕率超過基線值15%即觸發保護機制。
《生态系統生态學》(Ecosystem Ecology, David G. Raffaelli著)第4章"幹擾與效應鍊"(劍橋大學出版社 ISBN 978-0-521-51468-8)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全球環境展望6》第12章"陸地系統生态效應評估"(線上閱讀)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資源,以上定義綜合《環境科學大辭典》《英漢環境科學與工程詞彙》等紙質工具書,并援引國際機構技術文件佐證釋義準确性。
生态效應指人為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導緻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生态效應強調人類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例如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氟化物等污染物破壞大氣環境,引發連鎖反應(如酸雨、物種減少等)。它不僅包括直接污染,還涉及生态系統動态平衡的破壞,如森林砍伐導緻水土流失。
需通過減少污染、保護生态平衡等措施,緩解負面生态效應,促進可持續發展。
如需更具體案例或機制解析,可參考相關環境科學文獻或權威報告。
阿基米德原理比較試塊償債基金折舊法帶式攪拌器蛋白質變性多孔管分布器覆盆子購買證哈羅普氏飲食毫線規胡得利移動床催化裂化法混合機及篩粉機活動負嗬健基本索引順序存取法胫節開掘擴大因數流道磚茅膏菜屬拍賣的頻帶擴展氫武器杞人憂天者全氟化碳三十-21-烯酸掃描頭色菌綠素時間間隔塔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