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uncertainty relation
在量子力學框架下,不确定度關系(Uncertainty Principle)是描述微觀粒子成對物理量無法同時被精确測量的基礎性原理。該概念由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于1927年首次提出,其漢英詞典對應的核心定義為:
中文術語:不确定度關系
英文術語:Uncertainty Principle
學科分類:量子力學/理論物理
物理定義
成對共轭物理量(如位置-動量、能量-時間)的測量精度存在天然限制。例如,粒子位置($x$)的測量不确定度($Delta x$)與動量($p$)的不确定度($Delta p$)滿足:
$$ Delta x cdot Delta p geq frac{hbar}{2} $$
其中$hbar$為約化普朗克常數($hbar = h/2pi$,$h approx 6.626 times 10^{-34} , text{J·s}$)。
實驗驗證
單光子雙縫實驗顯示,試圖通過探測器定位光子路徑(減小$Delta x$)會導緻動量幹擾增大($Delta p$上升),驗證了該關系的不可規避性(來源:美國物理學會《現代物理評論》)。
應用領域
該原理否定了經典物理中的絕對确定性世界觀,表明微觀世界的本質具有概率性特征(來源:劍橋大學《科學哲學史》第12卷)。
不确定度關系(Uncertainty Relation)是量子力學中的核心原理之一,主要描述微觀粒子某些物理量(如位置與動量、能量與時間)無法同時被精确測量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由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該關系指出:微觀粒子的位置(坐标)和動量在同一方向上無法同時具有确定值。例如,粒子在x方向的位置不确定度(Δx)與動量不确定度(Δpₓ)的乘積存在下限,即: $$ Delta x cdot Delta p_x geq frac{hbar}{2} $$ 其中,ℏ為約化普朗克常數(ℏ = h/(2π) ≈ 1.05×10⁻³⁴ J·s)。
波粒二象性的體現
微觀粒子(如電子、光子)具有波動性,其位置和動量無法像經典粒子一樣被同時精确描述。例如,電子單縫衍射實驗中,狹縫寬度(Δx)越小,衍射後動量的分散(Δpₓ)越大(見圖示說明)。
測量精度的終極限制
并非儀器精度不足,而是自然界的根本屬性。即使使用理想儀器,也無法突破這一限制。
經典軌道的失效
在量子領域,粒子的運動軌迹(軌道)概念失去意義,需用概率波函數描述。
能量與時間的不确定關系
公式為:ΔE·Δt ≥ ℏ/2,常用于解釋原子能級寬度與激發态壽命的關系。
角動量分量間的關系
例如,不同方向上的角動量分量也無法同時确定。
需注意區分量子力學中的“不确定度關系”與測量學中的“不确定度”(如、6-11所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驗推導(如單縫衍射分析)或數學證明,可參考量子力學教材或相關文獻。
膀胱前隙鞭蟲科變更傾印閉集超短頭磁盤庫管理程式從屬物貸方圖象符號地址流杜仲橡膠耳窺器瘋瘋癫癫分泌物恒電位儀或者租約檢查裝置見習職員焦性煤開墾理論上的生産能量木素反應牽引痛去生機熵增原理咝咝作響特裡馬多氏征推定解雇萬花筒未留遺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