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lant capacity utilization
在漢英詞典中,“設備能力的利用”對應英文表述為"utilization of equipment capacity",指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手段實現設備最大生産潛力的有效應用。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生産效能量化 基于國際自動化協會(ISA)發布的《工業設備效能評估标準》,設備能力利用需通過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公式衡量: $$ OEE = Availability times Performance times Quality $$ 其中設備可用率、性能效率與合格品率構成量化基準。
資源優化配置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現代設備管理指南》指出,設備能力利用需結合預防性維護、物聯網傳感器數據采集和AI算法預測,實現設備停機時間減少15%-30%的優化目标。
全生命周期管理 ISO 55000資産管理體系強調,從設備采購階段的選型匹配到報廢階段的回收評估,需建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檔案,确保各階段能力利用率不低于行業基準值85%。
該術語在智能制造、能源管理和工業4.0領域具有特殊重要性,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2024年研究報告顯示,通過設備能力利用優化可使制造業平均産能提升19.7%。
設備能力的利用是指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手段,使設備在性能、時間和效率等方面達到最優使用狀态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設備能力指設備在特定條件下滿足生産需求的技術水平,包括輸出參數穩定性、處理效率等()。其利用則強調如何最大化發揮這些能力,通常通過設備利用率衡量,即實際使用時間或産量與理論最大值的比率()。例如:
合理配置與采購
根據生産需求選擇經濟適用型設備,避免過度追求高性能導緻閑置。對大型、進口設備實施特殊管理,如機長負責制()。
标準化與流程優化
制定設備使用規範和維護标準,通過合理排産減少閑置時間。例如,動态調配設備以適應工程進度()。
技術升級與維護
通過技術改造提高設備可靠性,減少故障停機。定期保養并記錄運行數據,避免帶病作業()。
智能化管理
采用設備狀态監測和自動化控制技術,例如通過主設備動态啟用輔設備能力,避免重複使能()。
高效利用設備能力可降低單位産品成本,提升企業競争力。據測算,設備投入占總成本比例較高時,利用率每提高10%,綜合效益可顯著增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完整措施列表,可參考來源網頁(如、6、7)。
胞漿外的钚後元素常壓蒸餾撤職赤色粘液細球菌磁滞損失丁烷異構化過程低濃縮度鈾多分子吸附發紅劑法人人格夫妻别居的協議光帶同位素效應管制經濟環杆菌素環己間二烯互同步系統降序列減輕刑罰康普拉科爾曼氏分光計駱駝篷鹼偶發性雜音偶蹄類青紫嬰兒取代基社會各階層滲濾法詩的實驗性凝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