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arbitrary sign
arbitrariness; at discretion; at will; random; voluntariness
【醫】 ad lib.; ad libitum; random
denotation; insignia; mark; note; sign; symbol; tittle; type
【計】 glyph; S; SYM; symbol
【醫】 notation; symbol
【經】 symbols
在漢英詞典及跨學科語境中,“任意符號”可指代不同領域内具有特殊含義的抽象标記系統,其核心特征為“非固定對應關系”。以下為三種典型解釋角度:
1. 數學邏輯中的全稱量詞符號(∀)
在謂詞邏輯中,“任意符號”常對應全稱量詞∀(Unicode U+2200),表示“對所有元素成立”。例如公式“∀x∈ℝ, x²≥0”意為“所有實數x的平方非負”。該符號由數學家Gerhard Gentzen于1935年引入,現已成為數理邏輯的标準符號體系組成部分,相關定義可參考《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第三章。
2. 計算機通配符(Wildcard Characters)
在正則表達式與文件檢索中,星號()等符號被稱為“任意符號”,代表零個或多個字符的匹配。例如UNIX系統中“.txt”匹配所有文本文件。這種用法符合IEEE标準1003.1-2017對通配符的技術規範,具體實現機制詳見POSIX标準文檔。
3. 語言學符號任意性原則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提出語言符號的能指與所指關系具有任意性(arbitrariness),如“樹”的發音與實體樹木無必然聯繫。這一原理構成現代語言學基石,相關論述見索緒爾1916年原著第三章。該理論後被擴展至符號學研究領域,用于分析非語言符號系統。
“任意符號”在數學中通常指全稱量詞符號∀,用于表示“對于所有”“任意一個”的邏輯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符號的數學應用,可參考邏輯學教材或數學分析相關文獻。
阿耳門氏溶液磁粉代表訴訟獨居生活二氯一氧化釩防劑處理固定負載行業轉移性合成醇法彙禁欲者己糖蠟的門形的免費率條款模型夾頭耐曬黃檸康酐紐倫堡審判切片染色法上位花栅條填充塔生産能力聲頻變量器十六進制的死膛發生爐碳酸乙二醇體積電阻系數托盤化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