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undercuring; undervulcanization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欠硫化"對應的專業英語表述為"undercuring"或"undervulcanization",指橡膠硫化過程中因反應不完全導緻的材料性能缺陷。該術語源于1853年Charles Goodyear發明的硫化工藝,現被ISO 3417:2020《橡膠硫化特性測定》國際标準明确定義為硫化程度未達最佳交聯密度狀态。
根據《橡膠工藝學》第三版(化學工業出版社)的權威解釋,欠硫化主要表現為:交聯密度低于設計值(通常<5×10⁻⁵mol/cm³)、硫化時間(t₉₀)未達工藝參數要求、硫化溫度偏離最佳範圍(如天然橡膠欠硫化常發生于<130℃工況)。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 D3182标準指出,這種現象會引發産品拉伸強度下降(降幅可達30%)、壓縮永久變形增大(>40%)及動态疲勞壽命縮短等質量問題。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2024年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約17.3%的橡膠制品質量事故源于欠硫化問題,特别是在輪胎制造領域,欠硫化會導緻胎體層間粘合強度降低至<8N/mm的危險水平。英國橡膠與塑料研究協會(RAPRA)建議采用門尼粘度儀或硫化儀進行線上監測,通過追蹤轉矩曲線拐點(T₁₀至T₉₀區間)來預防欠硫化發生。
欠硫化是橡膠硫化過程中的一種非理想狀态,指橡膠制品未達到正硫化(即最佳硫化程度)的早期階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階段定位 欠硫化發生在硫化反應的起步階段與正硫化之間,此時交聯密度不足,橡膠的物理性能未達到最優狀态。
主要表現
負面影響 欠硫會導緻橡膠制品壓縮變形大、耐用性差,尤其對輪胎等大型産品影響顯著。
與過硫化的區别 過硫化是硫化程度超過正硫化,導緻性能全面下降;而欠硫化是硫化不足,部分性能未達标。
應用考量 需根據産品需求調整硫化時間。若注重抗撕裂性,可允許輕微欠硫;若追求綜合性能,則需精确控制至正硫化階段。
如需進一步了解硫化反應原理,可參考化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奧厄巴赫氏神經節奧斯陸冷卻結晶器布伊松氏縫術曾經腸下垂體型唇炎磁通波賜與粗粒生鐵第三腦室帶分類更新參數格特内氏杆菌黃蚊亞屬剪影堅硬劑接觸面寂寞的技術估價狂喜的離散餘弦反變換輪軸分離翼螺旋槳洛倫茲不變性麥考馬克氏反射撓曲線尿鈉排洩的牛尾牌價上行展開法銅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