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scue; salvage; salve; save
“搶救”作為漢語動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rescue”或“emergency treatment”,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四個層面:
1. 醫療場景下的緊急救治(Medical Emergency Intervention)
指醫護人員對瀕危患者實施的緊急醫療措施,如心肺複蘇、止血、解毒等,英文常用“emergency treatment”或“critical care”。《牛津漢英醫學詞典》将其定義為“在有限時間内通過專業技術阻止患者病情惡化的過程”。
2. 災害現場的應急處置(Disaster Rescue)
在自然災害或事故中,指通過專業設備與團隊協作實施的緊急營救,例如地震廢墟搜救、火災受困人員轉移等,英文對應“rescue operation”。中國應急管理部将其細分為“黃金72小時生命救援階段”。
3. 文化遺産保護(Cultural Heritage Salvage)
延伸至文物保護領域,指對瀕危文物、古籍等實施修複保護,如敦煌壁畫數字化保護工程,英文表述為“cultural salvag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此納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執行範疇。
4. 抽象概念的社會化應用(Social Metaphor)
在商業、科技等領域衍生為“挽回重大損失”的比喻用法,如“搶救企業數據”“搶救式考古”,英文常用“salvage”表達,例如《哈佛商業評論》曾用“corporate data salvage”描述災備恢複。
參考文獻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牛津漢英醫學詞典》2020版
《中國災害救援術語标準》GB/T 37228-2018
中國應急管理部官網政策文件
《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
UNESCO官網公約文件
Harvard Business Review技術專欄
“搶救”是一個漢語動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核心含義及延伸解釋:
1. 醫學場景(核心含義)
指在危急情況下對生命垂危者進行緊急救治,以挽救生命或防止病情惡化。例如:醫生争分奪秒搶救心髒驟停患者;災害現場的醫療團隊搶救傷員。其特點是時間緊迫、措施專業,常涉及心肺複蘇、手術等醫療手段。
2. 文化/資源保護領域
比喻對瀕臨消失的珍貴事物進行緊急保護或修複。例如:搶救瀕危非遺技藝(如傳統手工藝記錄)、搶救遭腐蝕的古代壁畫、搶救因災害受損的曆史檔案。強調在有限時間内采取特殊手段留存價值。
3. 日常生活引申義
泛指對突發危機或失誤的緊急補救。例如:搶救因停電而融化中的冷凍食品、搶救被誤删的重要文件、搶救因暴雨被淹的家具。此處突顯“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
詞源解析
“搶”原指争奪、抓緊時間,“救”指援助使脫離危難,二字組合強化了“争分奪秒施救”的含義。該詞自近代白話文普及後廣泛使用,尤其隨着現代醫學發展,成為醫療急救的标準術語。
使用注意
需區分近義詞:
玻璃工場出榜詞法磁阻效應方形弓絲伏季氏試驗钆镓石榴石型鐵氧體幹淨利落工作順序光重合比孔索引海關稅拍賣黑體系數橫隔膜的紅須發黃疸指數加裡福尼亞原油頰鰓的記錄壓力表精神運動性癫痫硫酸胍乙啶切連科夫計數器軀體感覺的荏油鞣透度時令石油地質學四價的同步解調器脫氧皮質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