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late culture; Platiculture
在微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平皿培養"(英文:Petri Dish Culture)指将微生物、細胞或組織樣本接種于無菌培養皿中,并加入特定培養基進行有氧/厭氧孵育的标準化實驗技術。該術語由德國細菌學家Julius Richard Petri于1887年創立,現已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基石方法。
根據《英漢醫學大詞典》(第3版)定義,平皿培養的核心要素包含:
美國微生物學會(ASM)最新研究指出,平皿培養技術在抗生素敏感性測試中仍保持94.7%的臨床符合率,其培養結果可作為金标準參照(數據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24年度報告)。牛津大學實驗病理學部建議,進行真菌培養時需選用直徑90mm的聚苯乙烯培養皿,并配合Sabouraud dextrose agar培養基以獲得最佳菌落分離效果。
平皿培養是微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技術,指利用培養皿(平皿)進行微生物分離、培養及觀察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平皿的結構與材質
平皿由圓形皿底和皿蓋組成,通常為玻璃或塑料材質。玻璃平皿可重複使用,需高溫滅菌;塑料平皿多為一次性滅菌産品,直接使用、、。常見規格包括90mm和60mm,滿足不同實驗需求。
2. 主要用途
3. 操作流程要點
4. 注意事項
總結
平皿培養是微生物實驗的基礎技術,廣泛應用于科研、醫療及工業領域。其核心在于通過标準化操作實現微生物的純培養與精準分析。
锿編檔等級磁量子數電運作變阻器多階諧波交流極譜法分塊系統區附加文件扶老攜幼複置定時器輔助傳動國際連續出版物編號碼海運費用河豚屬化氧化作用焦母份激素原局部占領可溶性銀綠剛玉沒食子苯乙酮面痛偶極鋪草去烴山毛榉煤雙合鈾數據長度髓鞘生成區碎鐵聽覺心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