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金英文解釋翻譯、賠償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compensation
【經】 compensatory payment; damage; indemnity; vindictive damage
相關詞條:
1.ransom 2.damage 3.indemnification 4.compensationmoney 5.compentorypayment
例句:
- 滞留費,延期費因船舶等的滞留而付的賠償金
Compensation paid for such detention.
- 他們設法向那家公司索取損害賠償金、用費、費用等。
They sought to recover damages, costs, expenses, etc from the firm.
- 他們要他付損害賠償金,但他藉口貧窮而不償還。
They asked him to pay for the damage but he pleaded poverty.
- 法院将法定損害賠償金判給了她。
The court adjudged legal damages to her.
分詞翻譯:
賠償的英語翻譯:
compensate for; indemnify for; recompense; recoup; reimburse; remedy
【經】 amends; bote; claim; compensate; indemnification; indemnify; indemnity
make up; recompense; recoup; recoupment; recovery; remedy; reparation
金的英語翻譯:
aurum; gold; golden; metals; money
【化】 gold
【醫】 Au; auri-; auro-; aurum; chryso-; gold
專業解析
賠償金在漢英法律語境中指因違約或侵權行為,向受損方支付的法定金錢補償。其核心含義與法律特征如下:
一、基礎定義
-
漢語釋義
指依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違約方/侵權方向守約方/受害方支付的金錢補償,用于彌補其遭受的實際損失(如財産損害、人身傷害等)。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84條、第1182條
-
英文對應術語
- Compensation:廣義的損失補償
- Damages:特指法律裁定的賠償金
- Liquidated Damages:合同中預先約定的違約金
二、法律特征
-
法定性與強制性
賠償金的計算标準、支付條件由《民法典》《勞動合同法》等明确規定。例如:
- 違約賠償 = 實際損失 + 可得利益損失(《民法典》第584條)
- 人身傷害賠償含醫療費、誤工費等(《民法典》第1179條)
-
補償性與懲罰性雙重功能
- 補償性:填補受害人實際損失
- 懲罰性:針對惡意侵權(如知識産權侵權),可主張損失額1-5倍賠償(《民法典》第1185條)
三、關鍵注意事項
-
區别于“違約金”
違約金(Penalty)以合同約定為前提,而賠償金可基于法定責任産生。
-
舉證責任
索賠方需證明損失與違約/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民事訴訟法》第64條)。
權威參考來源
- 全國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文: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6/75ba6483b8344591abd07917e1a25cc8.shtml
-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編司法解釋》:
https://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376281.html
網絡擴展解釋
賠償金是法律領域中因違約或侵權行為導緻他人損失時,責任方向受害方支付的經濟補償款項。其定義、性質及適用場景因不同法律領域有所差異,具體如下:
一、定義與法律性質
-
合同違約中的賠償金
指合同一方因違約行為(如不履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時,為彌補實際損失而支付的貨币。其核心目的是補償受害方的經濟損失,需滿足兩個條件:①違約行為導緻實際損失;②違約金不足以覆蓋損失。法律依據包括《民法典》中的可預見性規則(賠償額不超過違約方訂立合同時預見的損失)和過錯相抵規則(受害方未采取止損措施則不得就擴大損失索賠)。
-
侵權責任中的賠償金
在人身或財産損害案件中,賠償金用于補償受害者因侵權行為産生的直接損失(如醫療費、誤工費)及間接損失(如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例如,《民法典》第1179條明确規定了人身損害的賠償範圍。
-
勞動法中的賠償金
特指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需向勞動者支付的款項,具有懲罰性質。例如,按《勞動合同法》規定,需支付雙倍經濟補償金(每工作一年支付兩個月工資)。
二、與補償金的區别
對比項 |
賠償金 |
補償金 |
法律性質 |
兼具補償與懲罰性(如勞動法中的雙倍賠償) |
純補償性,無過錯責任(如勞動合同終止) |
適用場景 |
違約、侵權或違法行為(如違法解雇) |
合法行為導緻的損失(如經濟性裁員) |
支付主體 |
責任方(違約方/侵權方) |
通常為用人單位或政府機構 |
法律依據 |
《民法典》《勞動合同法》等 |
《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 |
三、賠償金的計算規則
- 合同違約: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包括直接損失和可預見的間接利益損失。
- 勞動糾紛:按勞動者工作年限計算,違法解除時需支付雙倍經濟補償金。
- 人身損害:根據醫療費、誤工費、殘疾等級等綜合核定。
四、特殊情形
- 懲罰性賠償: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欺詐行為需加倍賠償,屬于例外情形。
- 免責情形:若受害方未及時止損導緻損失擴大,責任方可不承擔擴大部分的賠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的賠償标準或法律程式,可參考《民法典》《勞動合同法》等法規,或咨詢專業法律機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開式被動萎縮比較成本丙黃原酸彩色解碼器粗銅代用不熟練工人敵對國底特律法律費用釩反描述函數沸點升高廢品概率分布常數工聯主義光照發光骨基質獲得一分遺産者剪裁設計方案肌節間溝糠基糠醛聯邦資金六●六馬爾替司輪三價的飒飒地響索勒臘氏試驗網膜的瓦斯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