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setter
排字機(Typesetting Machine)指将鉛字按排版需求進行機械化排列的設備,其核心功能是将文字符號轉化為可印刷的金屬活字模塊。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術語為"composing machine"或"hot metal typesetter",屬于20世紀活字印刷工業的核心技術裝置。
根據《印刷技術大辭典》記載,排字機通過字模庫、選字機構和鑄字裝置三部分協同運作:字模庫儲存所有字符的銅質模具,選字機構根據排版指令提取對應字模,熔鉛注入模具後形成單枚鉛字。典型代表為1886年誕生的萊諾鑄排機(Linotype),其采用鍵盤輸入觸發字模選擇,每分鐘可完成6-8行文字鑄造。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技術史》指出,排字機按操作模式分為兩類:①手動排字機(如蒙納排字機)需人工拾取字模;②自動排字機(如英特泰普)通過穿孔紙帶控制選字流程。美國印刷協會技術報告顯示,1960年代巅峰時期全球超過85%的報紙采用萊諾排字系統。
現代數字化排版普及後,傳統排字機主要保留在特殊印刷領域。大英圖書館文獻保護中心仍使用1903年産的萊諾Model 5進行古籍複刻,因其鉛字壓痕深度可達0.03mm,優于激光打印的平面化效果。該設備的工作原理可表示為: $$ v = frac{n cdot s}{t} $$ 其中$v$為排字速度(字/分鐘),$n$為字模數量,$s$為步進精度,$t$為鑄字周期。
排字機是一種用于文字排版和印刷的機械設備,其核心功能是将單個字符或字模按需排列組合成可印刷的版面。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排字機通過機械或電子方式實現文字的自動化排版,取代傳統手工揀字。根據說明,其主要工作流程包括:選字→排列字模→形成版面→輸出印刷模具或直接印刷。
機械活字排字機
中文活字版排字機
照相排字技術
排字機在19-20世紀推動了印刷業工業化,使報紙、書籍的大規模生産成為可能。其技術邏輯(如字模存儲、按鍵選字)甚至影響了現代計算機鍵盤的設計(間接關聯)。
注: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技術細節,可參考(PA-2型中文機)、(Linotype原理)、(照相排版)等來源。
安杜氏弧菌奧斯特瓦爾德粘度計标準齒輪不齊的測振儀存款金額燈心蜻蜓二甲嘌呤廢物焚燒爐過載恢複時間和平使者合同當事人關系結節性脈管炎精蛋白胰島素抗辦卵磷蛋白馬耳蓋尼氏窩毛夏特氏韌帶目的地址熱熔體粘合劑三維薄層色譜法聲音識别神經脈沖壽命縮短瞬膜數組結構遂意的蛻膜細胞外傷性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