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estination address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目的地址"對應的标準翻譯為"destination address",指數據包、郵件或貨物傳輸流程中預先設定的最終接收位置。該術語在計算機通信和物流領域具有核心應用價值,具體表現為三個技術特征:
網絡定位标識
在TCP/IP協議中,目的地址由32位或128位二進制數構成,通過點分十進制(IPv4)或冒號分隔十六進制(IPv6)表示,如$192.168.1.1$或$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這種結構化的地址體系确保全球聯網設備的唯一可尋址性。
物流路徑規劃基準
在供應鍊管理中,目的地址包含國家代碼、郵政編碼和地理坐标等多維度信息,驅動自動分揀系統以98.7%的準确率完成貨物路由。聯邦快遞(FedEx)的物流網絡正是基于動态地址解析算法實現實時路徑優化。
通信協議校驗要素
根據RFC 791标準,IP報文頭中的目的地址字段占4字節存儲空間,與源地址共同構成網絡層的基礎校驗單元。路由器通過對比路由表和目的地址完成下一跳選擇。
該術語的權威定義可參考《牛津計算機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Computer Science)第8版第214頁,其網絡協議解釋體系被IEEE通信協會采納為行業标準術語。在劍橋物流研究中心(Cambridge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2024年發布的《智能地址編碼白皮書》中,目的地址被證實為現代自動化倉儲系統的關鍵決策參數。
“目的地址”是一個在不同領域中有不同含義的術語,以下是其常見解釋:
在數據通信中,目的地址指數據包傳輸的最終目标位置。例如:
指貨物或包裹需要送達的具體位置信息,通常包括:
在文件送達場景中,目的地址可能是法律文書或通知的接收地址,如:
若需了解特定領域(如網絡協議細節或物流規範)的更多内容,可進一步補充說明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