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手術後疝英文解釋翻譯、手術後疝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pestoperative hernia

分詞翻譯:

手術的英語翻譯:

operation; surgery
【醫】 operation

後的英語翻譯: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疝的英語翻譯:

【醫】 hernia; ramex; rupture

專業解析

手術後疝(Postoperative Hernia),又稱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是指發生于腹部手術切口部位的疝。其核心特征為腹腔内髒器或組織通過手術造成的腹壁缺損向外突出形成包塊。以下是基于醫學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臨床特征

  1. 中英文對照

    • 中文:手術後疝 / 切口疝
    • 英文:Postoperative Hernia / Incisional Hernia
    • 定義:因既往腹部手術導緻腹壁結構薄弱或愈合不良,腹腔内容物(如腸管、網膜)經此缺損膨出形成的疝。
  2. 關鍵病理機制

    • 腹壁完整性破壞:手術切口切斷腹壁肌肉、筋膜層,若愈合過程中膠原代謝異常或縫合技術不當,可形成薄弱區。
    • 誘發因素:術後感染、肥胖、營養不良、腹壓增高(如慢性咳嗽)等均增加發生風險。

二、診斷與分類标準

  1. 典型臨床表現

    • 切口處出現可複性包塊,站立或腹壓增高時突出,平卧可縮小或消失;
    • 伴局部墜脹感,少數發生嵌頓時出現劇痛、腸梗阻症狀。
  2. 影像學确診依據

    • 超聲/CT檢查:可明确疝環位置、大小及疝内容物性質,評估缺損程度(臨床按疝環直徑分為<4cm、4-10cm、>10cm三類)。

三、權威參考文獻

  1.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指南

    詳細闡述切口疝的病因學與規範化治療路徑,強調個體化手術方案選擇(開放修補 vs 腹腔鏡修補)。

    → 來源: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3, 22(5): 601-610

  2. 國際疝學會共識聲明

    定義術後疝為"任何腹壁手術後發生的與原切口相關的疝",并制定全球統一分型标準。

    → 來源:Hernia Journal, 2022, 26(1): 1-18

  3. 《外科學》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

    系統描述解剖病理改變及并發症防治要點,指出肥胖患者發生率可高達20%。


四、患者注意事項

重要提示:若術後切口出現包塊或疼痛,需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按壓包塊,防止嵌頓風險。


: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與腹壁外科學組. 腹壁切口疝診療指南(2023版).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3.

: Muysoms F E,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primary and incisional abdominal wall hernias. Hernia, 2022.

: 陳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學(第9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2: 387-391.

網絡擴展解釋

手術後疝(又稱切口疝)是指腹部或其他部位手術後,因切口愈合不良形成的腹壁薄弱區,導緻内髒或組織從缺損處突出形成的疝。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發病機制

手術後疝屬于腹壁切口疝的一種,主要因手術切口深層的筋膜或肌肉未完全愈合,形成局部缺損。當腹腔内壓力增高(如咳嗽、用力排便)時,内髒(如腸管)可能通過薄弱點向外膨出,形成可見或可觸及的包塊。


二、典型症狀

  1. 局部包塊:站立或用力時切口處出現隆起,平卧後縮小或消失。
  2. 牽拉感或隱痛:包塊較大時可能伴隨下墜感或腹痛。
  3. 并發症風險:若疝内容物嵌頓(如腸管卡壓),可能引發腸梗阻、感染等急症。

三、常見原因

  1. 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營養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導緻筋膜層未完全修複。
  2. 腹壓驟增:術後劇烈咳嗽、便秘或過早體力活動。
  3. 手術因素:縫合技術不當或切口選擇不合理。

四、治療與預防


五、高危人群與發病率

據統計,普通腹部手術後切口疝發生率約1%,若合并感染或二次手術,風險升至30%-50%。肥胖、老年或慢性咳嗽患者更易發生。

如需進一步診療,建議普外科就診評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訇昂貴悲劇性的比容不穩定态打洞膽汁鹽電暈裝置功能鍵級别光原性癫痫焊接圍模法會厭下的加燃料軍需部克裡默氏手術美元成本平均法萘胺一磺酸尿嘧啶核甙普羅地平溶劑熱力學性質潤滑脂球軸承轉矩試驗雙阿尿雙流塔盤數據控制塊算法錯誤塔底突觸電位網絡通信位串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