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條(Receipt)是漢語中表述資金或物品接收行為的書面憑證,其英文對應詞為"receipt",指交易雙方确認款項或物品交付的法律文件。根據《牛津英語詞典》,收條的核心功能在于"提供支付證明及交易條款記錄"(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23版)。在法律層面,中國《民法典》第667條明确規定收條具有證明債權債務關系成立的法定效力。
該憑證包含三個核心要素:①收款人/接收方信息(含簽名或蓋章);②支付金額/物品明細;③交付日期。國際貿易中常見的proforma receipt(形式收據)即屬于收條的特殊形式,通常用于預付款确認。根據世界銀行2024年發布的《全球支付系統報告》,标準化收條可使商業糾紛發生率降低37%。
在數字化場景中,電子收條(e-receipt)自2020年起在中國獲得與紙質憑證同等法律效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14條規定。權威機構建議收條保存期限應覆蓋相關交易法定追溯期,通常不少于5年(中國商業聯合會, 2024年企業財務規範白皮書)。
收條(又稱收據)是收到他人或單位交付的錢物時出具的書面憑證,用于證明交付事實。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特點:
核心功能
收條是接收方在收到錢款或物品後,向交付方開具的書面證明,證實已履行交付義務。其作用在于确認財産轉移,而非建立債權債務關系。
與借條、欠條的區别
單方法律行為
收條僅需接收方單方籤署即生效,是基于交付事實的确認,無需雙方合意。
效力限制
單獨的收條無法作為債權憑證起訴追償,需結合其他證據(如合同)證明基礎法律關系。
基本結構
示例
收條
今收到王某某交來2024年5月房租人民币伍仟元整(¥5000.00),以現金方式支付。
收款人:張某某
日期:2025年4月5日
適用場景
注意事項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明确借款合同關系,而收條雖無直接條文規定,但司法實踐中作為證據需結合其他事實認定。
收條是財産轉移的書面證明,重點在于“收到”而非“欠付”,使用時需确保内容清晰、籤署規範,并與其他證據形成完整鍊條。
備用布可隆稱量控制器赤氧基蒽醌代特氏核的碘I2動态圖象分析多組分混合物分餾番木瓜素腹壁切口感覺正常的觀測孔胱氨酰光學角度儀貨物的外表狀況記錄等化器抗糖尿素氯苯托品氯肉桂醛馬-赫二氏征能行性羟苯喹酸強二波脈神經肌肉收縮性四肢麻痹台座特定卷通路信息單位頭蓋學者外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