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条(Receipt)是汉语中表述资金或物品接收行为的书面凭证,其英文对应词为"receipt",指交易双方确认款项或物品交付的法律文件。根据《牛津英语词典》,收条的核心功能在于"提供支付证明及交易条款记录"(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23版)。在法律层面,中国《民法典》第667条明确规定收条具有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成立的法定效力。
该凭证包含三个核心要素:①收款人/接收方信息(含签名或盖章);②支付金额/物品明细;③交付日期。国际贸易中常见的proforma receipt(形式收据)即属于收条的特殊形式,通常用于预付款确认。根据世界银行2024年发布的《全球支付系统报告》,标准化收条可使商业纠纷发生率降低37%。
在数字化场景中,电子收条(e-receipt)自2020年起在中国获得与纸质凭证同等法律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14条规定。权威机构建议收条保存期限应覆盖相关交易法定追溯期,通常不少于5年(中国商业联合会, 2024年企业财务规范白皮书)。
收条(又称收据)是收到他人或单位交付的钱物时出具的书面凭证,用于证明交付事实。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特点:
核心功能
收条是接收方在收到钱款或物品后,向交付方开具的书面证明,证实已履行交付义务。其作用在于确认财产转移,而非建立债权债务关系。
与借条、欠条的区别
单方法律行为
收条仅需接收方单方签署即生效,是基于交付事实的确认,无需双方合意。
效力限制
单独的收条无法作为债权凭证起诉追偿,需结合其他证据(如合同)证明基础法律关系。
基本结构
示例
收条
今收到王某某交来2024年5月房租人民币伍仟元整(¥5000.00),以现金方式支付。
收款人:张某某
日期:2025年4月5日
适用场景
注意事项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明确借款合同关系,而收条虽无直接条文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作为证据需结合其他事实认定。
收条是财产转移的书面证明,重点在于“收到”而非“欠付”,使用时需确保内容清晰、签署规范,并与其他证据形成完整链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