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escheatable
【法】 escheat; nationalization
"收歸國有"是一個法律與經濟學術語,指國家通過法定程式将私人或集體所有的資産轉變為國家所有權的行為。從漢英詞典角度分析,其英文對應表述為"nationalization"或"state appropriation",特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對特定資産實施所有權轉移的強制措施。
該概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7條中明确體現,規定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8年修正案)。在法律實踐中,收歸國有的實施需滿足《物權法》第42條規定的"公共利益需要"前提,并依照法定程式進行補償。
經濟學領域普遍認為,收歸國有主要用于自然資源(如礦産、土地)、公共事業(如電力、交通)及涉及國家安全的核心産業。牛津大學出版社《經濟學大辭典》指出,此類措施常見于市場失靈或戰略資源管控場景,旨在平衡社會效益與私人資本逐利性。
國際比較研究中,英國1945-1951年工黨政府實施的煤炭、鐵路國有化改革,以及中國1956年完成的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均為典型曆史案例。世界銀行2020年發布的《全球國有化趨勢報告》顯示,21世紀以來該措施多應用于新興市場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從法理角度分析,收歸國有不同于行政征收或征用,其核心特征包括:所有權永久性轉移、基于特别立法授權、補償标準遵循法定而非市場價格原則。美國《布萊克法律詞典》第11版強調,此類行為必須符合"公共使用(public use)"和"合理補償(just compensation)"的雙重标準。
“收歸國有”指将原本屬于個人、集體或其他主體的財産或權利,通過法定程式轉為國家所有。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指國家依法征收私人或集體的財産,使其所有權歸屬國家。例如,政府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土地用于擴建機場,或無人繼承的遺産經公告後收歸國有。
提示:具體執行标準因地區法規而異,建議咨詢法律專業人士獲取詳細指導。
按月攤付的款項奧斯特瓦爾德熟化膀胱增大本斯萊氏小粒本斯·瓊斯氏ж尿不參加促生長素電弧度頂小葉斷續焊割削用油罐式硫化機航運後前位的加法機交互作圖程式靠小聰明混日子辣椒紅素耐酸軟管内髒骨突否極泰來普通發電廠氣泡染色中心商業算術水中運動天然免疫的推彈杆外胚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