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octrine of corpus delicti
body; bones; cadaver; carcase; carcass; corpse; corpus
【醫】 cadaver; corpse; necro-; nekro-; Ptoma
attestation; evidence; proof; telltale; testimony; witness
【醫】 testimony
【經】 attestment; evidence; exhibit; proof; testimony
在漢英法律術語對照體系中,"屍體證據"對應的規範英文表述為"corporeal evidence"或"physical evidence relating to a corpse",特指在刑事偵查和司法程式中具有證明作用的屍體及其相關物證。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法醫學屬性
屍體作為證據載體,需通過法醫病理學檢驗确定死亡原因、時間及緻傷機制,其檢驗結果可構成《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的鑒定意見類證據。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将此類證據歸類為"biological evidence"的重要組成部分。
證據鍊構成
包括屍體本身的體位狀态、屍表損傷、内部器官病理改變等客觀特征,以及附着于屍體的微量物證(如毛發、纖維、體液等)。英國皇家檢察署(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證據指引強調,此類物證需與現場痕迹形成完整的證據閉環。
法律適用性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式規定》第二百一十四條,屍體證據的提取必須遵循法定程式,包括現場勘驗筆錄制作、物證提取登記和司法鑒定委托等環節。美國聯邦證據規則(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第901條同樣規定需建立完整的證據保管鍊(chain of custody)。
該術語在英美法系中常與"demonstrative evidence"(示意證據)相區分,後者主要指用于說明屍體證據的圖表、模型等輔助證明材料。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法》(ICD-11)第22章特别規定了屍體證據的醫學編碼規範。
屍體證據是指以屍體本身及其相關信息作為法律案件中證明事實的依據,屬于物證範疇。其法律屬性和作用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法律屬性 屍體作為物證具有三重特性:
二、證據功能 •死亡原因鑒定:通過法醫解剖可區分外傷緻死、中毒或疾病等因素 •案件重建:創傷分布特征可還原作案工具、加害方式等犯罪細節 •時空關聯:屍體發現位置、腐敗程度可推斷作案時間與場所關聯性
三、應用領域
四、證據規範 提取流程需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31-134條規定:
該證據形态需配合鑒定意見書使用,單獨屍體本身屬于原始物證,經專業解讀後才能形成完整證據鍊。涉及專業術語如屍僵(rigor mortis)、屍斑(livor mortis)等生物學特征,均需通過法醫學公式計算,例如死亡時間估算常用$T = frac{37 - R}{0.83}$(R為直腸溫度,單位℃)。
白發的表功率撤銷條款單闆微計算機單密度格式電塗定向複位多片電路發現和提出證據的程式風濕性肉芽腫格雷納黑爾氏染劑酵乳軍法條例空理洛派丁胺氣體保護電弧焊氣液色譜法軟骨母質三維電路上肢生理習慣贖回權利豎式檔案櫃數組賦值損失額評定特羅克摩頓氏反射外彙行情表網文法違反法律規定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