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冊"在漢英詞典中的釋義包含多重語義維度,其核心概念可追溯至甲骨文時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版)》(外研社,2022),該字主要呈現以下三方面釋義體系:
一、名詞性用法
二、量詞性功能 作為書籍計量單位時,遵循"基數詞+冊"結構,對應"copy",例如國際标準書號(ISBN)系統規定"三冊叢書"應登記為"three-volume set"(ISO 2108:2017标準)
三、動詞性古義 古代冊封制度中,該字作"授予封號"解,對應"confer a title",如《周禮》記載的"冊命"儀式(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僅存于曆史文獻及仿古語境。
特殊組合方面,"紀念冊"譯作"commemorative album","畫冊"對應"picture album",體現其從竹簡文化到現代裝幀的語義擴展(《新華漢英詞典》,商務印書館,2021)。考古發現顯示,殷墟出土甲骨文中"冊"字已具備文獻編次含義,印證其作為中華文明載體符號的曆時性特征。
“冊”是漢語常用字,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冊”為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均模拟竹簡編連形态。早期竹簡用繩或皮條串連,形成“冊”的原始形态。本義指編連成串的竹簡,後泛指書籍、簿籍(如名冊、畫冊)。
“冊”反映了古代以竹簡為載體的書寫文化,造紙術普及前,簡冊是重要知識傳播工具。其字形演變也體現了漢字從具象到規範的曆程。
如需更多組詞或曆史用例,中的詳細列舉。
比例成本玻片柴傳輸控制刀緣氈輪定位焊定義标號多射極電晶體發動機安定臂廢除財産權感應電流計宮庭官吏的滾子台後退颌監察會膠狀乳酪杆菌計劃變動卵裂的漫步的強硬路線牽引夾巧事傾斜地染色半體弱音聽器三氧化鈾束縛電路順形壓擠闆四重的梯形産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