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trail angle
bomb release; bomb-dropping; drop a bomb
【醫】 lagging
corner; angle; cape; contend; horn; wrestle; role
【醫】 angle; anguli; angulus; Broca's angle; cornu; cornua; gonio-; horn
在航空軍事術語中,"投彈後曳角"指轟炸機投擲炸彈後,炸彈飛行軌迹與水平面形成的夾角。該參數在轟炸精度計算中具有關鍵作用,專業英文表述為"trajectory angle after bomb release"(《英漢軍事科技詞典》第3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19)。該角度由三個核心要素構成:
初始彈道參數:包括投彈時的飛行高度、空速和俯沖角度。根據美國空軍技術手冊AFM 51-39,當飛行速度達到400節時,每增加1°的俯沖角會使曳角增大0.75°。
空氣動力學修正:炸彈外形系數與空氣密度共同影響曳角變化。标準AN-M64炸彈在海拔3000米處的曳角修正值可達基準值的1.2倍(《航空兵器彈道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21)。
重力補償計算:遵循經典彈道方程: $$ theta = arctanleft(frac{v_y + gt}{v_x}right) $$ 其中$v_y$為垂直速度分量,$v_x$為水平速度分量,$t$為下落時間(國際彈道學會标準IBSS-2020)。
該術語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合武器綱要》(ATP-3.3.2) 中被列為轟炸戰術的核心參數,要求操作人員結合地形測繪系統實時計算修正值。
“投彈後曳角”是航空或軍事領域中的專業術語,結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及詞義分解,具體解釋如下:
投彈
指從飛機上投放炸彈或手榴彈的動作(、)。投彈既包括空投炸彈,也涵蓋手榴彈等武器的抛擲。
曳角
“曳”意為牽引、拖拽(),在物理或工程中常指物體運動時受阻力影響形成的角度。結合軍事場景,“曳角”可理解為炸彈脫離飛機後因空氣阻力、慣性等因素産生的軌迹偏移角度。
投彈後曳角指炸彈被投放後,其運動軌迹與飛機原飛行方向之間形成的向後傾斜夾角。這一角度受以下因素影響:
在軍事投彈中,計算後曳角至關重要,需通過彈道學模型修正瞄準點,以确保炸彈準确命中目标。例如:
若需更專業的彈道參數(如具體計算公式或實戰案例),建議查閱航空動力學或武器工程領域的資料。
不可知的春分彈簧軸承地震載荷鳳分隔語句分組數據紅蕈堿葫蘆形夾鉗交換系統軟件津枸杞經眼的開胸刀可靠性測試空轉期間菱腦六相電路濾光女子本性平衡法上的利益七葉配基全導電性設備排隊程式聖路易室管膜細胞十進制小數點時鐘恢複同律性外接頭微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