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酸(Tung Acid)
中文釋義
桐酸是特指從桐油中提取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化學名稱為α-桐酸(α-Eleostearic acid),屬于共轭三烯酸。其分子結構含三個共轭雙鍵(順-9,反-11,反-13),常溫下為白色晶體,是桐油幹燥性和成膜性的關鍵成分。
英文對應術語
化學特性與用途
分子式:$ce{C17H29COOH}$
雙鍵構型:共轭三烯體系(9順-11反-13反),賦予其高反應活性。
熔點約49°C,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光照或加熱易異構化為β型(熔點71°C)。
權威參考來源
注:桐酸需區别于其他植物油酸(如亞油酸),其獨特共轭結構是功能應用的核心基礎。
桐酸(Eleostearic acid)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桐油中,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和應用特性。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化學結構與異構體
桐酸的學名為十八碳-9,11,13-三烯酸,分子式為$text{CH}_3(text{CH}_2)_3(text{CH}=text{CH})_3(text{CH}_2)_7text{COOH}$。其核心特征為含有三個共轭雙鍵(位于第9、11、13位碳原子),這一結構導緻其存在多種幾何異構體,如α-桐酸(順式構型)和β-桐酸(反式構型)。其中,α-桐酸是天然桐油中的主要形式,占比可達74.5%-83%。
理化性質與應用
桐酸在高溫(200-250℃)下可自行聚合成凝膠或固體,這一特性使其成為重要的幹性油成分,廣泛用于塗料、油漆和防水材料。其碘價較高(157-170),表明極強的不飽和性,易氧化幹燥成膜。
天然來源與成分
桐油中桐酸含量最高,混合脂肪酸中α-桐酸約占74.5%-83%,其餘為亞油酸(9.7%)、油酸(8%-9%)及少量飽和脂肪酸(3%-4%)。此外,桐油還含維生素E、植物甾醇等成分。
安全與毒性
桐酸本身具有一定毒性,但桐油的毒性還可能源于油桐種子中的皂苷等雜質。傳統醫學中,桐油曾外用于治療皮膚炎症或燙傷,但需謹慎使用。
總結來看,桐酸的特殊結構使其在工業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注意其毒性風險。如需更詳細數據(如β-桐酸的CAS號),可參考專業化學數據庫。
腸絞痛籌備員磁晶各向異性代表性試樣二尖瓣區二十三碳烷二酸法定職業廢黜粉末電弧法分損擔保符號編輯光度滴定法黑莨菪堅挺的市場價格減氧空氣鉀鹽礦解禁期間解體細胞精制海綿酒花酵母聚乙二醇單十二醚科恩氏體鉛鹽加厚法軟件維護撒施濕度測定法碳酸鋁脫水甲酰四氫葉酸外彙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