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T6,TOEFL,GRE,SAT
vt. 認可,正式批準(ratify 的現在分詞形式)
ratifying fiscal budget, fiscal report and accounting statement;
批準年度財務預算,財務報告和會計報表;
They call their State Assembly a disgrace for ratifying the 35th.
他們把州議會通過的第35號修正案說成是可恥的行為。
But it's surprising to find Obama on the verge of ratifying such precedents.
但奧巴馬認可這種先例令人吃驚。
Of course, the U.S. should join the other 163 countries in ratifying the Kyoto Protocol.
當然,美國應該同其他163個國家一起批準京都議定書。
For example, a workflow could naturally model the process of ratifying a bill in a state legislature.
例如,可以用工作流很自然的為州議會的議案批準流程建模。
ratifying(動詞,現在分詞形式)指正式批準或确認某項協議、條約、法律或決定,使其具有法律效力或正式約束力的行為。該過程通常由具有法定權力的機構(如立法機關、國家元首或特定組織)完成,标志着對已達成條款的最終認可。
法律效力确認
Ratifying 的核心含義是賦予文件或決定正式的法律地位。例如,國家議會通過投票批準國際條約後,該條約對該國即産生約束力。這一步驟區别于單純的籤署(signing),籤署僅表示初步同意,而批準(ratification)才是最終生效的關鍵環節。
權威機構的正式程式
在民主國家,ratifying 通常需經立法機構(如國會、議會)審議表決。例如美國憲法規定,總統籤署的國際條約須經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批準方能生效 。這一程式确保協議符合國家法律體系并反映民意。
國際法中的關鍵環節
國際條約的生效往往需達到法定批準國數量。如《聯合國憲章》在1945年獲得包括中國在内的51國批準後正式生效,奠定了聯合國的法律基礎 。
來源參考:
單詞ratifying 是動詞ratify 的現在分詞形式,其核心含義是正式批準或認可,通常用于法律、政治或官方語境中,指通過權威程式使協議、條約、修正案等具有法律效力。
定義
Ratify 表示通過正式程式(如籤署、投票、立法等)确認或接受某一協議、決定或條款,使其具有約束力。例如,國家議會批準國際條約、組織通過章程修正案等。
詞源
源自拉丁語 ratus(确定的)和 -ficare(使成為),字面意為“使确定”。14世紀進入英語,最初用于法律領域。
用法
例句
相關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