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dʒænsəˌnɪzəm/
n. 詹森主義
He became a follower of Jansenism, a fundamentalist version of the Christianity of his day.
他成為了詹森主義,當時一種*********原教旨主義的信徒。
Jansenism(詹森主義)是17世紀羅馬天主教會内部興起的神學運動,由荷蘭神學家Cornelis Jansen(1585-1638)提出,其核心思想強調嚴格的道德觀與宿命論。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Jansenism主張人類因原罪徹底堕落,唯有通過神的恩典才能獲得救贖,且救贖僅限被“超自然決定論”選中的個體。這一教義挑戰了當時天主教會主流的自由意志論,認為人的善行無法主動赢得救恩。
如今,“Jansenism”一詞常被引申為形容宗教或道德上的極端嚴格主義。其曆史文獻(如《奧古斯丁書》)和争議仍是研究天主教改革與神學辯論的重要案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如Jansenist信徒)或曆史事件,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宗教史資料。
Jansenism(讀音:[ˈdʒænsənɪzəm])是指17世紀法國天主教徒Cornelius Jansen提出的一種基督教教義,該教義強調人類的原罪和上帝的恩典。Jansenism在17世紀和18世紀引發了一場争議,在教會内部産生了分歧。
詞性:名詞
定義:Jansenism是一種基督教教義,強調人類的原罪和上帝的恩典。
用法:Jansenism主義者認為人類天生有罪,隻有上帝的恩典才能拯救人類。
解釋:Jansenism教義在17世紀和18世紀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議,因為Jansenism主義者認為神學院的教義過于樂觀,需要更加強調人類的原罪和上帝的恩典。Jansenism的信徒也經常與天主教會的其他成員發生沖突,這些沖突導緻了Jansenism在歐洲的禁止。
近義詞:無
反義詞:無
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